返回

超级机器人分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四章 卫星导航系统之争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战情绪,美国执意执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欧洲人感受到了“单极世界”引起的潜在危险。

    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他的呼声得到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坚决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决定把中国纳入欧盟2002年就已启动的“伽利略”计划中,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消息传开,震惊美国。

    一直以来,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民用导航领域独步天下,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由于工作不稳定,卫星工作寿命短,在轨卫星只12颗,再加上用户设备发展缓慢,生产厂家少,设备体积大而笨重,早已淡出国际市场,根本不具备与gps一比高下的能力。

    欧盟发起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被认为是结束美国“独霸”局面的最有力挑战。按设计,“伽利略”将一共由30颗“中轨道”和“静轨道”导航卫星覆盖全球,其定位精度超过了gps,在兼容性和精确度等设计方面也优于gps。为了打破gps的垄断地位,“伽利略”的“公共管理服务”系统拟使用的频率故意选择了与美国gps相近的频率,这样的安排有可能冲淡gps的频道效果,令美国人坐立不安。

    当时的“北斗”系统尚属实验开发阶段,其技术参数落后于gps,也落后于2002年欧盟决定启动的“伽利略”系统,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北斗”一号只属于区域性,其商用价值并不高。在这样背景下,欧洲人主动“邀请”中方加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方欣然受之,双方一拍即合。

    欧洲把中国纳入,不仅使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赚足了政治资本,也使“伽利略”计划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得到极大缓解,更给“伽利略”进入中国诱人的市场打下了基础。

    2003年底,在中方实际完成了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之后,中欧草签合作协议。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第一笔7000万欧元的款项很快就打到欧方账户上。

    中国与欧盟合作,既有战略利益也有实际的好处。有人评论,中欧在高端技术上的合作,实质上打破了美国主导的欧洲对华武器禁运,也相当于废弃了针对中国这样特定国家的欧美武器贸易条例(itar),为最终从法律层面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撕开了一个口子。由于卫星导航在现代战争中扮演越来越重大的角色,美国甚至扬言,美国如感觉受到威胁,则有权击毁“伽利略”卫星。(未完待续。。

    ...

    ...

    (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