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小兵之霸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尚投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反而把属于军队的粮食都拿出去济民,这个,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周尚先生,其实。我到过你们舒县周家,你们周家算是大富之家,为何你不自家拿出钱粮来救济百姓?”刘易并没有一口答应拿出钱粮来救济曲阿的百姓,而是问周尚道:“既然你准备把丹阳献给侄子周瑜。自己出钱粮来救济民众,可尽得民心,将来,也利于你们的管治,为何要向我伸出求助之手呢?你就不怕我刘易顺手夺取了曲阿?”

    “不瞒太傅,周某已经命人回周家运来钱粮,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几天之内粮食还没到,那么,曲阿的二十万百姓就不能生存下去了。至于最终谁得丹阳,我周某并不在乎。只要是能为百姓好的,我周某欢迎他们来治理曲阿。”周尚站了起来,冲刘易深深的躬了一躬身道:“太傅治理洛阳、并洲,以及以前救援巨鹿、设立大泽坡新城、洞庭湖新洲新城救援百姓的事,世人谁能不知道?世人皆知道太傅是真心为了大汉百姓的人,所以,若太傅能统领曲阿,那就早好不过。周尚不才,愿追随太傅,为太傅效力。”

    刘易听周尚居然要向自己效忠,心里不禁大感诧异。心里还真的没有一点准备,也从来都没有想到周尚会向自己效忠的。

    周尚不是投孙策的么?他的侄儿周瑜,已经很明确的投效了孙策,他为何还想着向自己投效呢?还有,周瑜近几天便会率军来曲阿,要从他的手上接收曲阿了,如今他投效自己,自己若接受了的话,也随时可以占了曲阿城,那么,到时周尚又如何向周瑜解释呢?

    所以,一时间,刘易还真的不知道要不要接受周尚的效忠为好。

    犹豫之下,刘易道:“周尚大人,不必如此,刘某有一事不明,请问,周尚大人为何不投效孙策而是投效我呢?要知道,你侄儿周瑜,现在为孙策效力了啊。”

    “投效孙策?”周尚却一脸奇怪的道:“周尚为何要投效孙策?孙策不是太傅的弟子么?将来,孙策也应该归新汉朝所治,周某观察了不少天下诸侯,发现,最能给进姓带来好生活的,就是太傅你。若不是以前不方便,周某早便想到洛阳去投太傅了。”

    “呃,这样啊,那就最好了。”刘易呆了一下,赶紧站起来,对周尚一躬身道:“我们新汉朝永远都欢迎像周尚大人这样的有才有志之士的报效。周尚大人能投效在下,这实在是大汉百姓之福。”

    “主公,请受周某一拜。”周尚听刘易同意了,马上高兴的出席,跪在刘易面前。

    刘易赶紧上前去把周尚扶了起来。

    刘易现在,也总算明白了。原来,周尚还周尚,周瑜还周瑜。

    周瑜之所以投效孙策,拜孙策为主,那是因为周瑜与孙策的私交关系好,另外,也因为孙坚与周瑜一家常有往来,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特别是相对于周瑜而言。所以,孙坚一死,周瑜也落难。如此,周瑜才会第一时间去投孙策。

    而周尚呢?他虽然和周瑜是叔侄。可是,他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以前,他与孙坚并没有太多的并系,与孙坚也不熟。现在,孙策声名还不够显亮,还只是一个小子,周尚估计是不会主动向一个小子投效的。

    这个,其实也并非是周尚一个人如此,眼下,江东地区,那些早已经成名的人物,哪个会主动的甚至谁会想过会投效孙策这个半大的小子?

    眼下,孙策的手下将领,怕大多都还是当初追随孙坚的旧部,新投靠孙策的人肯定不多。这也说明,也很好的解释了孙策为何在吴郡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的真正原因。

    归根到底,天下的人,还是对孙策的名字不太熟悉,还不知道孙策的厉害,根本就没有投效孙策的心思。

    所以,周尚现在向刘易表示效忠,这也能触释得过去了。

    他既然一早便看出袁术不成大器,那么,换一个主公是肯定的,但是,这个人是谁呢?在碰上刘易之后,怕就没有谁比刘易更值得他效忠了。(未完待续。)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