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伪钞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2章 教育立国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国国内,普及效文化这项工程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是因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教育表明,封建帝王一直靠愚民政策来维护其统治,不让老百姓上学,或者整出科举、八股等变太方式来阻止更多的老百姓学到知识,尤其到了近代清朝实现合法化的卖官粥爵,更是让延们严重被弱化,没人上学了,有那功夫不如多赚点钱买个官了。

    新中国废除了卖官粥爵制度,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官僚监督制度,帝国最高检、最高法、最高都察院、廉政公署等机构的建立,将清朝污秽的官场陈规陋习一扫而空,吏治清明,重新让广大延们有了希望。

    老百姓都希望子女有前途,以前没有钱没有门路上不了学,如今不需要了。帝国教育司在全国各府县设立皇家公立学校,不论男女,只要是合法的中国公民都可以免费上学。

    之所以叫皇家公立学校,这也是李卫国的一点私心。让老百姓有文化了,将来智商越来越高,如果不加以引导,万一对皇权和皇室不满会出乱子的。因此,从一开始☆卫国就以皇家名义来开启民智,让老百姓都知道,他们能够读书出人头地都是因为皇室提供皇家学校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是,孩子们第一个接触的教科书上的第一页内容,便是拥护祖国拥护皇室等内容,将会被洗脑。

    而李卫国也是校长,让老百姓都以为进入皇家学校便是天子门生了,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他们会打心里接受的。长此以往,一代一代下去,就会形成天下延驹是天子门生,尊守教的大前提下,自然而然要拥护皇室,支持皇权了。

    老百姓都争先恐后的将子女送入皇家公立效读书,其中大多数都是男孩,女孩很少。因为封建思想毒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女孩很难进入学校学习。

    不过☆卫国也有办法,很快便出台了皇家女子学校制度,由皇后傅善祥亲自担任校长。

    这样一来,皇后教导女子就说得过去了∠百姓虽然不喜欢女孩子上学,但如果是皇后是校长,他们也就愿意接受了,毕竟女子学校不会有男子,就不影响男女大妨,这是老百姓最忌讳的事情。这个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再加上皇后亲自教导女学生,老百姓感觉到这是一份荣耀,于是便渐渐同意了。

    当然,皇后傅善祥不可能真的亲自去皇家女子学校教课,她只是名义上的,偶尔去讲讲课还可以。但老百姓并不知道实情,他们甚至以为皇后会教他们的女儿三从四德、宫廷礼仪之类,还梦想着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够嫁入皇宫,就算不嫁给皇帝,也能嫁给一些高官显贵们。

    带着这种想法,老百姓也就接受了自家女儿上学的事实了。

    最终,李卫国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下去。

    除了教育之外,李卫国最关心的便是农业了,这是立国根本,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中国几千年的大事。

    在没有杂交水稻等高产粮食的时代,想要解决粮食问题只能靠多开荒多种地。

    李卫国制定的休养生息和免除农业税政策刺激了粮食的产量,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令新中国建国后每年都获得粮食大丰收,高产量。

    按照屯田司农业局和度支司审计局的联合统计,建国前仅供考据党参考1864年数据,国内耕地总面积1254.2百万市亩,粮食耕地面积1128.8百万市亩,粮食总产量3674亿市斤,平均亩产量325市斤。建国后光华3年,考据党请参考1895年数据,国内耕地总面积为1365.4百万市亩,其中稻、麦、豆、黍、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为1256.7亿市亩,粮食总产量4549亿市斤,平均亩产量362市斤。

    按照光华三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国人口2亿1376万余人,人均粮食达到2128市斤。

    这是空前的结果,令全世界为之震惊。

    要知道,21世纪的中国人均粮食不过才900市斤,那可是亩产量飙升到1600市斤了。

    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此刻的中国粮食产量非常的富足。

    当然,造成这种结果并不是偶然,主要还是因为人口减少了两亿多,耕地面积却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在加上化肥的大规模使用,综合起来导致粮食产量暴增。

    短短三年时间,农民几乎都有钱了,不用再为食物发愁,每家每户都有大量的余粮出售换钱。

    原本如此庞大的粮食产量会引发粮食价格严重下跌的,但李卫国及时采取了措施,并没有让粮食价格下跌,而是稳定在一个区间小规模腐。

    这是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一旦粮食价格下跌,将影响两亿农民的收入和心情。

    作为皇帝,李卫国优先考虑的便是维稳,农民太多了⊥必须要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否则社会问题就会激化,不利于帝国统治。

    然而,维持庞大的粮食价格稳定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

    李卫国自己虽然有钱,但帝国政府百废待兴。各项支出早就赤字了,所以不能一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