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捷报在京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立刻挽回。这大明的天下到底该听谁的?

    若是号施令的人说的话不再正确,而另外又有一个有权号施令的人,长此以往,天下还是谁的就难说了。

    若是崇祯皇帝对此没什么感觉,顺其自然以大局为重,那自然没什么好说,谁都别提。笔?趣阁  w w?w?.?b?i?q?u?g?e?.?c?n?朱慈烺也不是不知趣的人,会拿着这事刺激自己亲爹。

    可陈演冒了出来,头顶大写的三个字:不懂事。

    他上书建策了,说甚么:“大明精锐有皇家近卫军团,既然是近卫军团,为何不护卫京畿?平定辽东?而今建奴大举来袭,自当调拨强兵来勤王。”

    至于陕西与四川局势,陈演轻飘飘一句:“自当有司处置。”便带了过去。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便感觉尴尬了。

    他的确觉得有些杯揭开伤疤的恼怒,但仔细一向,却也觉得这是一记解渴之法。此刻建奴号称兵马五十万要大举来袭。山海关也眼见不再忠于朱明,这时候调拨皇家近卫军团余部来援如何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甚至,阴暗之处,陈演说不得也有几分趁势将这皇家近卫军团拆分吞吃的心思。

    而且。调拨强兵勤王,此事名正言顺,还真让人无法抗拒。除了朱慈烺能有这资格说个不字,其他人连帮腔的由头都没有。

    “这般说来,到时候说不得还会指使着陈永福部去山海关……这是在拿大明的将士用作私人的筹码啊。”司恩心中想着。却说不出话来了,只好道:“此事,我等得想想办法。”

    吴甡闻言,却是不太看好,不过他没继续这个话头,而是道:“对了,司公公,还未有问,今日进宫是有何要事?”

    司恩是朱慈烺的代表之一,在京师里寻常都不胡乱动作。今日还特地进攻求见崇祯皇帝。那显然是有事情了。吴甡这般热情,显然也颇为善意。

    “哦……”司恩顿时笑了:“也是忘了说了……殿下啊……”

    “大捷?”崇祯看着眼前的司恩,腾地绕开桌案,走到司恩身前,就差没掐着司恩的肩膀问了:“真的是大捷?”

    “圣上明鉴,此乃太子殿下亲笔所书捷报。我大明皇家近卫军团已然与朝鲜藩属国黄海道黄州外沙里院大胜建奴与朝鲜叛军联军。而今,朝鲜一国重新归顺大明,我大明兵锋,亦是直指辽东故地,收复辽地。指日可待!”司恩大声道。

    听此,崇祯皇帝身子微微颤抖着,立刻拆开信封,或许是太激动了。朱由检甚至有些没握住力气,砰地一下就将信封撕了个凌乱。

    还好,这番拆开也并不影响阅读。朱由检并着两张纸贴着,一字一句地细细读了起来:“父皇亲启,孩儿已与大明崇祯十六年八月二十九大胜建奴、朝鲜两军三万兵与黄州城外,当日。克复黄州,三日后,收复朝鲜。此刻,应已兵锋直指鸭绿江。我大明水师亦是炮对故土九连城。大明万胜!儿臣朱慈烺亲笔。”

    这时,机灵的王承恩大拜在地,高呼道:“奴婢恭贺圣上得此大胜,此乃天眷大明,大明万胜!”

    “奴婢圣上得此大胜,此乃天眷大明,大明万胜!”

    “恭贺圣上得此大胜,此乃天眷大明,大明万胜!”

    ……

    司恩与吴甡亦是纷纷高呼。

    崇祯的脸上,一片红润:“好啊,好啊,好啊!”

    一脸道了三个号,崇祯皇帝这才停了下来,又拿起一封不一样的文书,猛地撕碎了:“建奴狗贼,你不是猖狂吗?来啊,来打啊。我儿朱慈烺亦是领着大军顶到了鸭绿江我大明兵强马壮,一样不怕你们的讹诈!”

    “哈哈哈!”朱由检大笑着。

    吴甡傲然挺胸,忽然有种泪流满面的感觉。

    多少年了,自从努尔哈赤起兵在万历年间肆虐起,大明对付东北区区边患已经有多久没有这般硬气了。

    当年的章丘一战还只能说将入侵的敌人消灭,远远算不得扬眉吐气。

    可眼下,将背叛的藩属国重新拉回阵营,在对方的国土之上围歼了对方大部分的兵马。这是多大的骄傲,这是多振奋的胜利。

    这一战,真正开挺直起了大明久违的伎俩,更是让自从登基以来几乎没有几个大胜的朱由检终于得以畅快吐气一把。

    一旁的王承恩更是清楚,眼见了那碎落漫天还有几个蒙文满文纸片的东西,顿时就认了出来。这就是前几天陈演送上来的清国国书。

    或者说……战书。

    里面,不乏一句句威胁逼迫朱由检的话语。

    除了开战恐吓,更是提出了划江而治,让明国侍奉清国为叔侄关系。

    如此轻蔑之举,自然惹得崇祯皇帝愤怒难言。

    但这种愤怒配上了山海关吴三桂要叛逃的的传言时,顿时就让这个悲情的末代皇帝腰杆子硬不起来。

    终于!

    他的儿子,大明的皇太子朱慈烺给来了捷报。

    给了大明久违渴望的胜利欢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