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朝议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过去。朱慈烺的目光很清澈,很纯粹,夹杂着欣赏与怜惜的目光。

    但当这样对视的目光久了以后,忽然间,柳如是发现朱慈烺的目光有了点改变。

    朱慈烺轻咳一声,将目光收了起来。

    柳如是仿佛想到了什么,面颊一阵通红,整个人如同被煮熟了的大虾一样,浑身熟透了一样地红。因为……柳如是穿的是一件传统的士子长衫,闷热的十月今天有些格外的热,争论了一阵子以后,柳如是身上出了汗,贴着长衫,一下子有点透光。

    “那个,你叫张张是吧?”朱慈烺将目光落在一旁继续整理记录着文档的女官,喊道。

    “啊……啊……陛下,属下见过陛下。”张张有点惊喜,不知道为什么陛下喊起了自己。

    当然,更惊喜的是陛下记得她的名字。

    这说明她有特殊之处让陛下记住了她呀。

    朱慈烺当然记得,毕竟最终选择当职业女性的宫女实在太少了,最后还留在西苑、紫禁城等宫中衙门的一共就三人。

    “带她去你屋里洗漱一下吧,用度去内间领便是。柳如是,留下你的奏章,先下去歇息吧。”朱慈烺说完,挥退了两人。

    屋内重新只余下了朱慈烺一人。

    这既是属于皇帝的孤独。

    柳如是的确是一个让朱慈烺感觉惊艳的女子,能够敢于直视朱慈烺的人可真是很少呢。在这个时空里,这样的气质,这样的勇气实属难得。

    当然,士大夫里是不乏为了心中正义而朝着皇帝发起进攻的。比如那些喊着大明养士百年,仗义执言就在今日的蠢货。许多言官只是拿皇帝刷声望罢了,更多的人只是炮灰。

    不可否认,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是真正怀着赤诚之心而进言直谏。但朱慈烺的思维却是朝臣无法把握的。

    朱慈烺想要的是一个对外扩张的工业殖民帝国,而不是一个东亚一隅,用腐朽的儒家思想统治着一个落后的农业帝国。

    这样的格局,又有那个大臣能理解体会,随后高呼着支持呢?

    但柳如是做到了。

    让朱慈烺感觉惊喜的是,柳如是并不是怀着一种一帮子打死的心态对待工坊的。她很清楚,工坊发展得好,工资自然就高。消灭了资本家并不能解放工人,一种制衡的生态存在,才是长治久安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这个制衡,柳如是将选择与主动的权力交给了朱慈烺。

    这才是柳如是将一场暴乱硬生生弄成了劳资纠纷官司的核心思路。

    “可惜身为女子……这才流落民间。那个钱谦益,真是糟蹋了人。这样的秒人,不能让钱谦益继续收在外室啊……”朱慈烺揉着太阳穴,徐徐打开了柳如是的奏章。

    上面,是一幅幅工人生活画面的写实描写。

    以及,伴随着外来人口不断的涌入,尤其是偷渡进入国内的朝鲜人、蒙古人等外国人加入,京师的工钱不断减少,工人水平不断下降。

    中国人的确是最可爱的人,只要他们还有一丝可以生活下去的希望,就会继续忍着,忍气吞声。但矿山是一个意外,这里能够用来进行机械化生产的余地不多,大量生产缓解必须依赖工人进行,是一个十分苦逼卖血汗钱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这里很危险。

    当三十七具尸体被发现的时候,恐惧不可抑止地摧毁了所有人的心防,席卷了这样一场罢工串联的事件。

    “就从这里着手罢……”朱慈烺微微颔首,喊来了顾炎武。

    没多久,顾炎武领命而去。

    一场临时高级别的国务会议被定在了青玄国务会议厅里。

    这是瀛台里一间改造后的大厅,冬暖夏凉,又能看见南海水波渺茫,是个风景独到的好地方。

    宫内宫墙太多,朱慈烺已经不爱去逛了。

    会议厅里,各方大佬齐齐汇聚。

    李邦华、刘宗周、傅淑训、黄道周、史可法、高名衡、张忻、范景文以及李遇知齐齐在列。除此外,还有西府的杨文岳与倪元璐。比较特例的是,顺天府府尹汪乔年也列席其中,正色以待。

    李邦华是首相,杨文岳是枢密使。其余便是内阁大臣与枢密副使。

    而议题,主要就是发生在京畿的这场工人暴乱。

    “李卿家主持会议吧,朕先听听。”朱慈烺说完,便闭目养神起来。

    李邦华轻咳一声,对此也感觉习惯了。他对于这一场议题态度中立,并没有因为是旧党参与就穷追猛打。

    已到秋收,是朝廷财政事务最关键的时候。他很清楚,天子不会喜欢一个老参合党争的首相。相反,最近几年朝堂税收年年攀高,局面喜人,这个时候他作为首相要保证大局,而不是钻到这等小事之中。

    “事情,是顺天府要求朝廷决议,汪府尹,请吧。”李邦华看向汪乔年。

    汪乔年清了清嗓子,语速不疾不徐,言语精炼地说起了这桩事:“水峪沟煤矿矿难频繁,工人因矿中待遇不满,抚恤不足占了矿山,不再开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