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孔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买青(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在孔织张罗新宅子这几天,京城传来消息,五公主的伴读人选定了崔鹊,听说崔鹊本来是出城去养病的,但“偶遇”梁家的人,又被“请”回了城里。

    同期,在南川城内,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新闻,那就是城里最大的花坊相思楼易手,新楼主是位年轻的美貌公子。

    在相思坊停业整顿了半月后,再次开门迎客。有欢客不知趣的,想要挑逗这位新楼主,却被他身后跟着那位老是笑眯眯的护卫打了个半死。三番两次,再也没有人敢去挑衅,还是乖乖地叫自己熟悉的公子侍候。

    新楼主不是别人,正是听风。

    孔织叫阿寅调查后,找过这位花魁公子作过一番深谈,询问了他的意见,是想嫁人为夫,还是想要自己掌握命运。若是他想嫁人,则奉送嫁妆;若是他不想嫁人,则另作安排。

    听风被女人寒了心,哪里还会有嫁人的念头,当即在孔织面前跪下,愿意为奴为侍,认她为主。于是,在孔织的安排下,听风就出面卖下了相思楼,把这里经过一些改造后,重新开业。除了荣宝跟着他身边外,还有孔家的地卫阿寅。这是孔织不放心听风的安全,特意安排的。

    阿寅十八、九岁,正是年少风流的年纪,对小姐的安排当然没有意见。打打闹闹,没几天就和楼里的公子混了个熟透。

    *

    从六月底开始,大德粮行就开始收购红莲、碧梗、粉糯三种上等大米。到七月底,大德已把市面上能够买到的米都买尽了。

    其他粮商无不暗暗讥笑郑春,因为新米不出两月就要上市,这个时候傻子才会想到屯米。一些卖这几种米年头久的大商家,更是认为占了大便宜,一面出空库存的陈米,一面派人去三种米的产地订购新米。

    到了八月初,京城中的米商察觉出事情不对,南川城里粮食交易中红莲、碧梗、粉糯三种大米几乎绝迹。京城中的存货也将告磬,各个府里钱粮管事都催得紧,红莲、碧梗、粉糯的价格连番数番,最后价格已经比过去的价格长了将近十倍,即使这样仍是缺货。

    而南川城里的粮商见红莲、碧梗、粉糯价格疯长,当然也是高兴,都庆幸今年派人去产地收购,否则等到那边商人运过来,这边的商户还不得疯抢。可是,她们高兴没几天,派去的人就传回坏消息。

    先传回消息的是距离南川最近的汉中,那里是红莲米的产地。那消息是:七月初时有人过去,买下当地所有红莲米的青苗。

    这意思是红莲米市场将被独家霸占,轮不到她们去分一杯羹了。这个粮商也都是经过风浪的,当然也想到徐州与扬州那面的情况。果不其然,过了些日子,那两地消息也传了回来,如汉中的红莲一样,徐州的碧梗、扬州的粉糯也被人买断了青苗。

    新粮是指望不上,大小粮商们开始打起大德存粮的主意,软的、硬的都用上了,郑春开始同意出货,价格确是过去的五倍。大小梁商们心中盘算了一下,即使这样,运到京城还是有赚,开始抢着要货。然而郑春每家每天只出十石米(每石一百二十斤),每天只出四十家。因此,京城中红莲、碧梗、粉糯三种米虽然没有断货,价格却也始终居高不下。

    到了九月中旬,大德粮仓中的陈米销了一半,利润就有一百万两银子。此时,三地新米陆续运抵南川,大德也不再遮遮掩掩,公开声明去各地买青苗的就是大德。大小粮商又恨又羡,但又不敢得罪大德,虽让如今是大德独霸上等大米的市场呢?其中更是已经有动了心的,开始派人下去预定明年的青苗。

    幸好大德还算知道收揽,知道适可而止,知道有钱大家赚的道理。将陈米的价格降了下来,是市场价的三倍;新米的价格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离谱,以市场价五倍的价格卖给大小粮商。因为这次没有数量限制,短短三天内,大德的新米陈米就被各地粮商抢购一空。

    十月初,孔织看了鸥舟整理的账目,南川这边的陈米,前面一半获利一百万两,后面是五十万两,总共是一百五十万两;新米到南川出手后是七百五十万两,除去买青苗的一百万两,获利六百五十万两。

    这次“买青”生意大获成功,总共获利八百万两,孔织分六成,即四百八十万两;金玉斋四成,三百二十万两。

    ://.qidian.

    起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原创!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