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二十六年我来自未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五章 七七事变(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战事时,外相、陆相自然是欢欣鼓舞,但米内光政却表示反对,米内光政反对倒不是因为他是个和平使者,而是他是和陆军普遍的亲德不一样,他是一个亲英美派,因此他认为如果扩大战争必将影响和英美的关系。

    陆相杉山元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志得意满笑道“为了更好的作战,我们陆军希望海军在天津协助我们陆军作战。”

    米内光政仿佛是神经反射一样说道“舰队是用来保卫国家的,不是随便拿来打仗玩的舰队是用来保卫国家的,不是随便拿来打仗玩的。”

    杉山元又有想拿杯子砸这个讨厌的海军脸的冲动了。

    最后还是近卫文麿打圆场说道“好了,大家不要再争论了,我建议表决通过,派遣3个师团和18个飞行中队前往华北准备参战。”

    除了米内光政不说话以外,另外四人都表示通过。

    15

    近卫文麿召开内阁会议,表决通过了对华扩大作战决议。

    16

    近卫文麿拜见天皇,天皇当场批准了对华增兵决议。

    17

    伏见宫军令部总长拜见天皇请求批准派遣海军配合作战,天皇当场批准。

    18

    日本政府发表了。

    18时35分

    参谋总长发出临参命第56号,命令关东军司令官将管辖的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及空军集团之一部侦察、战斗、轰炸机各两个中队,火速派往华北,接受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指挥。其中酒井镐次的第一旅团更是兴奋的连夜出发,直扑北平而去。

    20时40分

    日本军部以临参命第57号下达第20师团,令该师团务须迅速到达华北,编入中国驻屯军序列。

    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日本政府从不扩大作战华丽大变身到扩大战争,并且用最快的速度派遣了军队,这样的惊人速度清楚的告诉了所有人全面侵华不仅仅是一两个军官、高层的想法,而是当时所有军政官员的想法,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东方战场的战火用最短的速度燃烧了起来。

    无比讽刺的是近卫内阁确定扩大对华作战的同时,松井太久郎也与秦德纯签订了停战协定。

    1937年7月9日

    在得知第一联队被包围后,和秦德纯和谈的松井立刻口风大改,一边不断的威胁全面开战,一边示意愿意用和谈的办法解决这次事件,但需要29军先表示出足够的诚意。

    秦德纯得到宋哲元的指示后,要求日军先撤走在龙王庙附近的部队,松井针锋相对的要求29军退到永定河的西岸。秦德纯思考再三,觉得两边各退一步是可以接受的便答应了下来。

    在龙王庙阵地收到命令的吉星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带领弟兄辛辛苦苦收回的阵地,如今居然要求自己撤出,在多次确认后,吉星文留着泪离开了这个留下了数百条性命的阵地。

    龙王庙在被中队收回不到六个小时后由29军主动放弃,日军趁机返回占领龙王庙重新布防,铁路桥被中日两军分别占领,两军隔桥相望。秦德纯得到消息后大骂松井无耻,但又无可奈何。

    但日军并没有因此满足。

    松井在这一次的谈判里得到了甜头,在9日协定后立刻提出要求后路的29军撤离,并且要求29军公开道歉。

    宋哲元得知后认为这些不过是小节,再一次的答应。第一联队的包围圈就这样被打开了。

    松井第四次提出重新谈判,这次又有了新的要求。

    秦德纯被气的忍无可忍,要求这次必须签订正式的协议。

    松井一听,好啊,我们日本人最不怕的就是协议了。

    于是立刻签订了秦德纯松井协定,内容如下:一第29军代表向日军表示道歉,对责任者给以处分,负责防止今后不再惹起类似事件;二中队和丰台驻的日军过于接近,容易引起事件,因此卢沟桥城周围及龙王庙地区,改由保安队维持治安;三鉴于本事件孕育于兰衣社、红党及其他抗日各团体的指导,今后要采取措施并彻底取缔。

    这份协定签订于1937年7月11日晚上八,也就是日军师团正式得到调兵命令的时间。

    当这份协议放到宋哲元面前的时候,宋哲元的心情极度复杂,他一方面希望这张纸真的可以帮他保住平津,另一方面心里又有个声音在不停的呐喊着不要相信这份协议。

    张樾亭担忧的说道“我军刚刚发了通电,现在又签订这样的协议,我害怕”

    宋哲元摇摇头说道“只要可以保住平津,保住我们的地盘,挨骂又怎么样呢何况我们的协议里面又没有实质失去什么主权,我们已经尽力了”

    而庐山的蒋中介得知29军和日军密谈议和,立刻派遣熊斌至保定,并向二十九军承诺,如果需要子弹和军实,中央将源源补充。但宋哲元却委婉的表示七七事变已经和平解决,希望中央不要太过紧张。

    当七七事变第一阶段结束的时候,姜诚却在美国为他的丝袜大计做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