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197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救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条件,给他们以优厚的生活待遇,给他们以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依托,我想,中国的知识分子,那些优秀的科技人才,绝不是忘恩负义之徒,他们一定会倾尽全力,去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科研事业的,他们一定会作出令世人瞩目的骄人科研成果来的!”

    陈榀说道这里想起了后世对于技术的引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可以节省很多研究经费和时间,可是却丧失了咱们自主创新的信心与动力,在那么多引进技术的企业里,能真正吸收并迎头赶上的企业能有多少?有的都是凤毛麟角的几家企业,这也与国内大量科技人才的流失不无关系,科研人员的流失是一个国家巨大的损失。

    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国外的技术要大量引进,咱们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也要迎头赶上,要吸收国外的技术并超过他们。主席在的年代中国的一大特色,就是全体中国人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是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现在几乎所有西方有的中国都有了,天上有喷气式飞机,地下有汽车、火车和轮船,卫星、导弹、原子弹样样俱全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强国之一。

    所缺的只是工业化基础比之老牌工业大国要弱很多,可是这并不是不可以追上的,大量吸收回国的科学家们,他们大多都处在国外科技发展的前沿,对国外的科学发展有深刻的了解,这对中国发展有至关重要的领路作用,而且这也是一个标志,继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回国热后,在动乱中出国的科学家们又一次的回国浪潮,所以这些忠诚于国家、回国支援国家建设的科学家们一定不能出事!

    “中央一直都重视工业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并不是很快,但这是为了筹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这在高层都是知道的。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自殖民掠夺(英法)、剥削黑奴(美国)、对外征战获得赔款(德日)。而象苏联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首先节衣缩食积累工业资金,将自己的工业发展起来,然后利用工业创造的财富享受美好生活。

    所以我们都能理解你在国外努力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想法,知道为什么上面没有反对你出国做这些吗?

    咱们在国外收购高科技产业、吸引大量的国外人才帮我们建设和发展,这才是最高的利用。想象一下未来世界上很多高科技企业全是为咱们中国打工,他们所有研发的高科技技术都是属于咱们中国的技术,这不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对咱们的技术封锁最大的打击吗。

    另外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自1963年6月同日本签订了第一个采用延期付款方式进口维尼纶成套设备合同,打开了西方国家从技术上封锁中国的缺口。

    随后,又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意大利、瑞士、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9个国家进口了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子和精密机械等成套设备和技术。为了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状况,中国还通过法国转口,买进了美国的大量小麦,这些在当时都没有引起大的争议。只是在文革时期被人推行极“左”路线严重歪曲了自力更生的方针。

    现在大佬们看到了后世的发展,知道自主创新发展是中国必须要走的路,所以在国内积极改善科学家的待遇和研究环境,并主持平反了大量的科学工作者,安排人到国外联络出国的华人科学家们,希望他们能回国支持国家建设。

    刘海波当时正在美国,所以就由他主持联络工作,吴小丽和徐莎莎分别带领了几批同意回国的科学家先行回国了,刘海波这次是最后一批人,也是最重要的一批,听汇报说有航空材料研究、精密工业母机研制和核动力研发的科学家们。上面是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成功救援的。”李国强把为什么国家会允许陈榀在外发展经济开办企业和让他在香港等地开设研究所的原因告诉了陈榀。

    “报告首长,许河发来电报,萧掣带着人在澳门开着一架水上飞机向我们飞来,大概2个小时后能追上我们。我们和飞机机组人员联络上了,并给出了他们最新的位置。”一名警卫员走出驾驶舱来到甲板对着正在谈论的陈榀和李国强汇报道。

    “太好了,有了飞机的话,可以更早的赶到刘海波他们那了。”陈榀听到报告后高兴的看着面带微笑的李国强说道。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