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源界之牵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外章2 关于一些设定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功法体系。更多小说 ltxsba.com

    如果不是认真看,恐怕会很多人会忽略掉文中的境界之类的,因为本文并不像是简单的用数字标示出来武道的层次,而且对境界的描述也比较少。

    我本来也不打算直接写明,由大家在看书的时候慢慢体会出来,但是网络文学是快餐文化,恐怕不多人会细嚼慢咽,想了想还是表示的清楚一些,虽然会让文章失去一些味道,但对大家的阅读却有帮助。

    武道层次是赋武道风意识耀虚和逍遥天。

    逍遥天是突破了这方天地的桎梏,在本篇不会出现,主角到结尾也只是虚境。

    武道层次的提升并不是一般的模式。

    一般模式提升实力的方法是吸收外界能量——积累能量——达到临界——突破。

    牵情的提升方式是感悟——突破——装进能量。也就是先感悟才能有容纳天地灵气的空间。

    武者身体和周围灵气一直保持着沟通的联系,没有气聚丹田的说法,把灵气比作空气的话,武者的身体就是一个空屋子,躯壳就是墙,还是到处都有通风口的墙壁,根本阻碍不了灵气的流通,灵气主要是用意念来控制。同时,穴位之说因为太复杂,我也没有加进来。

    每个境界所能接受的灵气是固定的,大家都一样,不会出现谁比谁的灵气jīng纯,谁比谁的灵气浑厚这样的情况,至于招式的威力不同,也是出于对招式的感悟和对灵气的运用方法。比如陈家震脉诀就是一种灵气运用的方法,普通的中州仁掌只是用来封解对方招式的,但是加上灵活运用震脉诀,却能够震松对方经脉,让敌手再也做不出反抗来。

    所以逍遥界武技心法对于经脉根骨的要求不高(经脉尽废的除外),但是对天分和悟xìng的要求却很高。所以会有一个赋境。

    至于意境,用最大路的说法,就是拓宽了脑域,获得了异能。

    意境受到天地承认,并且有了独特的能力,算是运用天道的初始,意境同时也是整个逍遥界武道的坎,武道万年,直到昕傲天才出现意境。而当代中,领悟意境的时间都是在年轻时候,就是凌先生也是一直压制着境界才到近六十岁才突破。他们的共同是思想没有受到外人的影响,产生了自我的武意才能够突破意境。

    这样说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一些,不然看过之后会让大家产生一种感觉“怎么无缘无故就突破了,不是说意境很难吗?”

    确实非常难,自我突破的人很少,仅有两个,水墨和云叶。

    昕言因为情伤,失去莫青儿的空虚才让他感悟“无”。

    昕竹模拟,并且是在莫龙啸的压迫下领悟“无”

    昕荷执念,而悟出“执”。这个执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后文自会说明。

    莫青城是他对本身的否认,加上从昕言留下来的武道见解中的领悟而悟到“无”

    冷剑是在恩人身死之后领悟的“引”

    林无恨是在将死的时候悟出的“荡”

    昕竹是想要救回昕荷而悟出“生”

    凌先生是感于昕竹的事情而悟出“承”

    他们的意境,都不是修炼来的。

    就是昕傲天和凌云,也是受制于时势而悟出意境。凌云更加是被昕傲天硬生生的培养出来的。

    接下来是列举一下各人意境的能力。

    昕言的主要是无他,注重对外物。比如凭虚御空,这就是无视脚下虚实而产生的附带品。同时无视外人的意境能力,比如昕荷的控制。隔绝他人对灵气的沟通,也就是把对方身周变成“无”灵气的状态。三个无意都有以上能力,但是个别强弱不同,总的来说,昕竹最弱,因为他是完全模仿,而且他本身也不承认他的无意。

    昕荷的执念,因为执而魂固,也因为执而魂弱。只要失去了所执,她便是最弱的一个。能力很简单,控制。还有一个能力是没有写出来的,就是灵魂不死,只要她的执念没有消失,她的灵魂永远不会死,就是苍圣那样的大能也没有办法抹消,因此萧河说的天道抹消是不可能出现在昕荷身上的。

    冷剑的引之意境最复杂,因为他的融合了他的仇恨和他对剑道的感悟以及柳长青的传承。总结是利用剑,他能引动任何天地威能。

    最可怕的意境就数林无恨的了,没见他出手留过情,杀人也没有犹豫,也因为这,他的结局我会安排得比较苦一(逍遥界杀人有罪,就是主角也不放过。)。

    云叶的意境能力也比较复杂,因为到最后他是唯一一个凝星的武者,也将是后篇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所以对于他的设定很多。主要有已经显露过的影分身术,动之意境还有对身法的辅助能力,同时外人无法对他造成影响,也就是无意或者执意都影响不到他,这和无意很相近,却完全不同,无意只是让他人对自己的感觉虚无而无法捉摸,云叶则是把他的气机锁定,让别人无法干涉。

    水墨是清意境,看破一切幻象,完全克制云叶。

    凌先生承之意境大部分是用在育人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