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寡妇丫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美女如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最后一道工序——牡丹枝干绑稻草过冬也就开始了,这种捆绑法就像现代城市里给移栽的大树捆绑上草绳保暖一样,简单却十分有效。

    “还是太弱了!得加强锻炼,否则有了危险哪里跑得动。”泡在浴桶里,蓝怡揉着酸疼的双臂感叹道,经过这几日的忙碌,蓝怡的胳膊都要变成了跟牡丹植株一样的稻草人模式,又疼又硬。

    其实蓝怡的身体在女性中算是好的,她出生于武术之乡,自小受父亲熏陶,也学了三套少林长拳和杨氏太极,但是也只当作强身健体之用,从未与人交手,估计真遇到敌人这些招数的作用还不如她在大学时选修的女子防身术实用。但是蓝怡还是早晚有空闲便练一练,伸展拳脚,保证自己的身体反应速度和协调性。

    牡丹枝干捆绑完成之后,赵尚景没有马上离开北沟村回家过冬,而是与牛蛋的爹牛文田搭伴进山寻花。牛文田也算半个猎户,农闲时也会进山打猎,赵尚景是个花痴,为了奇花异草恨不得翻遍大山。

    蓝怡想起徐霞客的那句“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豪言壮语,对这赵花匠也有了几分钦佩。她不会如深山寻草,却也在山边转悠着收野果采草药。

    首先是柿子,山里的柿子不少,但是因受村里人喜欢,采摘的人也多。蓝怡跟着陈氏几人到山里采摘了两回便发现山沟的柿子树被采摘光了,她便跟着二婶李氏学做柿饼,柿饼步骤很是繁琐,但蓝怡做的十分认真,因为柿饼是熟悉的也喜欢的干果。

    除了柿子,这个季节能收的便是山里的山楂,山楂在这里又叫红果,因为味道酸涩,村里人采摘的并不多,蓝怡倒是十分动心,这也是生财的好机会。栽种牡丹花费的银钱不少,蓝怡还好,二叔一家可说是十分拮据了。二叔家打下的粮食只留下一小部分,剩下的都直接卖了换成银子贴补家用,但是他们并未再开口向蓝怡借银子。

    这几日王林喜和林远夫妻都在家歇息,缓缓秋收的疲乏,蓝怡直接叫上这四个人,牵着毛驴到山里四处采摘红果,能收多少算多少,并告诉林喜两夫妻这红果在冬日里可以卖个好价钱。

    这般采摘了几日,五人也采摘了二十袋红果。蓝怡把红果放在自家西厢房里阴晾几日后便存入地窖。存放时借鉴了二叔所讲的保存方法,先在地上铺厚厚一层新鲜松枝,再把山楂堆在其上,山楂上边盖厚厚的山楂叶和甘草以便长期储存。

    忙碌之间便迎来九月最重要的节日——重阳节。

    古人以阳为上,《易经》中以数字六为阴,九为阳,所以九月初九是双阳日,即重阳。双阳日阳气太盛,周人认为这是凶日,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以避邪驱凶。

    茱萸称为避邪翁,菊花乃为延寿客,赏菊、饮菊、簪菊、吃菊花饼是重阳时节的主调。村里人家大都在院墙边种一两丛菊花,加之路边和山坡上的野菊也在盛开,相应成趣。蓝怡院子里并没有种菊花,她一向是赏花不种花的。花无百日好,开花虽美,落花却更白添几许岁月无情之感慨,她不想徒增伤感,再说这满山的野花才是最美的,也没必要在家特意种上几棵。

    因周朝女子喜簪花,重阳节的菊花成了女子头上的必备的风景,甚至去山里采摘红果和山楂时,刘氏头上的菊花也从未摘下,甚至还在大朵的菊花边缀几朵各色的野菊,煞是应景。

    村里的妇人这几日也有不少如刘氏这般打扮,年轻漂亮的闺女媳妇这般打扮也算赏心悦目,但是有那么几个年纪偏大的胖硕妇人也是一头花,让蓝怡觉得与《唐伯虎秋香》里的如花有一拼,偏这些妇人还觉得十分自信,每次见了打招呼时蓝怡都不敢抬头,就怕自己笑场。

    哪知她这般垂头而对的模样,在刘氏等人看来是另一番意思。ps:临近春节,咱今日到年货市场大采购了一番,平日舍不得吃的各色干果买了几百元回家送给父母算作一心意。小蓝觉得,自己是个有孝心的穷光蛋,大伙说,是不?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