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绣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动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间活动着很多袁军哨探,万一送出去的书信被袁军斥候劫去了,那可就白忙乎一阵了。是故每次有重要的书信,无论是曹操那边还是荀彧这边,写成之后都会让书吏记室再撰写复文,然后至少派两批次信骑通信。

    写完这封书信,仍有很多军政大事需要荀彧处理决断,然而并不等荀彧伸缓一下躯体,还是那名亲侍却是凑到了荀彧的耳旁耳语了一番,便是见荀彧当即肃色,又是一挥衣袖,那名亲随便是再次会意,拱手退了下去。

    再等那名亲随上堂,其身后却是跟了三名锦冠华服者,而荀彧也是一反批写奏报时的凝眉重色,整齐了衣冠微笑道:“何事以至于杨大人亲至?”

    被唤作刘大人的中老年人并不是正经意义上的文官,而是一名宦官,当今大汉天子刘协身边一名被赐姓刘的亲信宦官。而荀彧因其年龄更长唤其大人,自然是尊称。

    不同于曹操和刘协之间的微妙关系,荀彧与刘协以及整个忠汉派的关系很友好。事实上荀彧本人也绝对算得上真正的汉室忠臣之一,当初便是荀彧大力鼓励曹操于许都迎立天子,从而结束了献帝长安东归以来的亡命颠沛。在曹操把持了大汉朝廷之后,荀彧也是一直充当着协和曹操两极之间至关重要的纽带。在汉臣和曹氏臣属的多重身份间协调着各方利益,使得刘协以及其背后的忠汉派与“把持朝政”的曹操之间保持着一份奇妙的均衡。

    那刘老宦官面对荀彧恭敬道:“天子有事相请,不知荀令君能否抽出身来,随奴婢一同进宫?”

    这刘老宦官面对荀彧所表现的恭敬相比对曹操的恭敬自然有本质上的不同。毕竟是刘协打小便在其身边照料的贴身宦官,忠心耿耿跟随在刘协身边这些年,与东汉王朝一同风雨飘摇过来的老人了,怎么会分不清李儒和荀彧两种人。

    “天子有事,自当即刻面见!”并不出刘宦官所料,荀彧第一句话便是答应了下来:“只是不知天子究竟有何事要商议,刘大人知道的,家国两码事,荀某也好决定是否更服换饰。”

    “不劳荀令君再麻烦换朝服了,只是有关于秋狩祭祀的事务,天子吩咐了,荀令君还有诸多军国大事需要处理,就不耽误时间在这些繁文缛节上面了。”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少顷,荀彧一身常服下了车驾,车夫侍卫皆等候在宫门外,荀彧只身跟着刘宦官进了许都皇宫门。

    宫门内外的禁军并不多,但把守并不大的许昌皇宫绰绰有余。且其中的大多数是荀彧所熟悉的面孔——尽是些曹氏势力集团的宗族子弟。三三两两的宦官与宫女在宫室之间穿插,一切与平常无异,但是不知为何荀彧还是感受到了一丝生冷的意味。

    随着宦官指引迈入后殿,荀彧第一眼便看到了正襟危坐的刘协——这位当今大汉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荀彧略微感到意外的是,后殿中还坐着两人——其中一人是当今天子所立伏皇后之父,国丈伏完。另一人则是董贵人的父亲,国舅董承。

    伏完是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年少时娶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为妻,再加上现今其独女为皇后,论出身自然是正的不能再正牌的忠汉派,但是平素里的伏完却是相当低调的,虽然地位尊崇,却是从来不热衷于参预国事。尤其是在曹操把控朝政以后,更是主动交出了执金吾和辅国将军的印绶,自愿放弃了“仪同三司”的荣耀和权柄。

    而董承比起伏完虽然更为活跃,但是在曹氏把控朝廷以后这位昔日的安集将军也是沉寂了好一段时间,如今和同样是天子丈人的伏完忽然一同出现在刘协左右,却是让踏进后殿门槛的荀彧脑中浮出一片疑云。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