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好地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7章 发难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马周等人又各自说了一些反对加税的理由。

    承乾听完,点头。

    “嗯,朕已经咨询过你们了,你们的意见朕也都一一听过了。好了,现在朕的意思还是不变,请马院长用印后把这诏令送去内阁用印,再送去科院审议封驳。”

    许敬宗心里感觉火起。

    皇帝这话什么意思?

    咨询过了,意见听过了,然后继续我行我素?

    这算几个意思?

    学士们的话是耳边风?

    “陛下,就算我们愿意草诏,愿意用印,可这诏书到了内阁也未必能通过,内阁通过了,还有六科封驳。”

    承乾脸色不快。

    “翰林院只是朕的顾问机构,你们替朕草诏,但无封驳之权!”

    马周也气的不轻。

    皇帝今天一大早这是吃错了药啊,说话这么冲。

    “陛下说的没错,翰林院只是陛下的顾问机构,无封驳之权。但我等有权拒绝为陛下草诏!”

    翰林院的许多职责,与过去的中书省类似,中书决策和草诏,门下审议和封驳,尚书执行。

    翰林院没有封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但他们有权不给皇帝草诏啊。

    过去中书也没少这样做,皇帝的诏令如果太过份,中书就拒绝草诏。

    “马周,这是你一个人的意思,还有所有学士的意思呢?”

    “臣马周拒绝草拟此诏。”

    “臣许敬宗拒绝草拟此诏。”

    “臣孔颍达·······”

    翰林院九位学士,马周是翰林承旨学士,他不肯草诏,其余八位学士也一样都不肯草诏。

    一时间,御书房里的气氛十分僵硬。

    “没了张屠夫,也不用吃带毛的猪,你们不草诏,朕可以自己草诏。”

    过去草诏的是中书舍人,后来翰林学士也可草诏,与中书舍人分掌内外诏。

    现在草诏之权都在翰林学士。

    可承乾是天子,翰林学士不肯草诏,他自己也是能够直接拟诏的。

    遇到这么一个执拗的皇帝,马周他们也没办法了。

    他们总不能去抢皇帝的笔,不让他写吧?

    一片沉默。

    学士们一个个面冷如霜,站在那里,沉默的看着皇帝自己写诏书。

    许敬宗还是忍不住。

    “陛下就算自己拟诏,可这诏令在内阁和科院也通不过。没有内阁的印章,没有六科的印章,没有他们的署名。这诏书也就只是一道中旨,下面的官员可以拒绝执行。请问,到时陛下又打算怎么办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

    朝廷也有一套制度的。

    没有了制度,那岂不乱套。

    这套决策审议执行的制度,可不是现在才有的。

    隋唐以来,这套制度是越发的成熟。

    皇帝限制相权,弄出了三省六部群相制度,如今又有内阁翰林院内外相。而相同的,皇帝的权威也不是就至高无上为所欲为了。

    皇帝的诏令要经过翰林草诏,经过内阁用印,还要经过六科最后封驳,任何一关没有通过,皇帝的这诏令都将变成无效的中旨。

    办事官员可以拒绝执行。

    这,就是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需要的是君臣协议,有时需要互相妥协让步,或者是做利益交换。

    连李世民那么强势时,都有诏令被中书门下退回的时候,不要说如今了。

    “他们当然可以驳回朕的诏令!”

    承乾不屑的哼了一声,他现在就是要让他们驳回。

    既然谈不拢,那就掀桌子。

    要不然,他这个皇帝永远没出头之日,永远就是宰相们控制的傀儡。

    他现在要看看,宰相们有没有这个胆气跟他硬顶到底。

    真把事情闹大了,除非这些人废掉他。

    但他仔细分析过,宰相中也许有人会这样想,但不会所有人都这样想。

    他就是要拼一把,不拼,就永远是这样了。

    皇帝这话一出。

    马周眼中闪过一道光,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皇帝这话中有话啊,他想干嘛?

    许久,马周长叹一声。

    “陛下,何必如此呢。陛下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好事,不如召开一次御前会议,把内阁诸相、和我们翰林院学士,还有御史大夫、议会的科议员们召集一起,仔细的商议一下。”

    “臣相信,总是能够达成一致的。如果陛下的计划真的可行,那么众臣也没有理由反对,不是?”

    马周还是不希望把事情弄的太僵,现在的局面很好,他希望挽救。

    “也许内阁和科院与诸位学士们态度不同,能够一次通过呢?”承乾没有停笔,继续写着诏令。

    马周想要开一次御前会议,很好,他这是退让了。看来他的强硬,还是有几分作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