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好地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4章 纠纠武夫、公侯干城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民应当早晚要把他召回京去。

    毕竟朔方节度使这个官职就是为了收复朔方而特意设的,当初封的时候,朔方还是梁师都的。因此这个节度使的职权大一些,也没有人说什么。

    但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朔方镇那是大唐的疆土了。

    大唐连行台都撤了,大都督府都给削了权,军政皆管的总管府都改成了只管兵的都督,又岂还能再让他这个管天管地管空气的节度使存在?

    不用打听,李超都知道朝中肯定有很多人会上书要求撤消朔方镇,罢除他节度使职。

    对于这种事情,李超不想发表意见。

    虽然说,从大局上来看,眼下朔方镇还有保留的必要,毕竟刚刚收复,突厥人也并不就真的那么友好。让一个权柄大点的节度使统领朔方镇,多呆几年,于大局有好处,于朔方地方稳定也更有好处。

    但从李超私人来看,他不能去反对罢撤的提议。

    他若是出声说反对,那别人会误解他恋权。一般的人误会倒没什么,万一李世民误会了,那就不好了。

    正常情况下,李超若是听到这些风声,那他应当主动上折,请求入朝。

    不过他现在确实还没有听到这种风声,或者说半月谈的邸报版块上,没有提及这些。如今的半月谈终于是成功的拿下了替朝廷发邸报的任务。

    半月谈现在是十天一期,每十天,朝廷的秘书省会编辑一份朝廷时政消息,交给半月谈报社。半月谈报社将内容排版印刷,然后发行。

    印这些朝廷不给钱,但有一个好处是,朝廷让天下十五道三百余州一千多县的衙门,都拿一份。其它的各卫府各部寺,反正是各衙门有一个算一个,都拿一份。

    这算起来,起码三千份,都不给钱的,都是报社免费送的。当然,报社只负责印刷发行,如何把这些送到各衙手里,这是朝廷的事情。

    朝廷其实是用天下的驿站系统,把每期的半月谈送到各地衙门手里。最低一级,就算是县衙还有各个军府了,再往下,要看报就只能从上级衙门抄录了。

    接下这差事,好处也是有的。

    那就是扩大了半月谈的影响力,半月谈打起广告来,收费更多了,给人写个人传记的时候,收的钱也多了。

    许多人都以为半月谈是朝廷办的报纸,是官方大报呢。

    其实这报纸到现在,还完全是李超的私产。

    现在的半月谈,还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没有做出半点逾越举动来。但以现在这种势头发展下去,这早晚会很惊人的。

    一般来说,半月谈上登载的朝政消息,那都是真正的官方消息。上面经常会节选一些近期朝中重要的消息,就包括了官员们的奏折。

    既然半月谈没有登官员们上奏要罢撤朔方镇,要他李超滚回京的消息,那李超当然可以当做是不知道了。

    如果不是要召他回京,那莫不是因为他送的那面镜子的事情?

    一面镜子而已,几块钱的东西。

    王内侍也喝着茶,本以来李超会主动的询问呢,结果李超却毫无主动的意思。

    放下茶杯,王内侍笑笑。

    “李相国可知陛下差某此趟前来所为何事?”

    “这我可猜不着,王内侍不妨直说。”

    白白胖胖的王内侍摇了摇头,“都说相国是个风趣之人,某可着实是没发现啊。此次前来,其实是三件事情。”

    “其一,陛下对于相国收复朔方之功,非常赞叹。陛下特赐平章陛下手书一封,以为嘉奖。”

    李世民给李超写了一副字,就四个字,国之干城。

    随这副字赐下的,还有赐铁券恕一死。加上李渊恕的那次,李超现在有两块免死铁券了,若是李世民肯讲道理认账,那李超以后可以犯两次死罪都不用死。

    当然,这种事情也就是说说而已,别说犯两次死罪,真犯了一次,估计都要立即被砍了。

    “谢陛下赐字!”

    王内侍来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告诉李超,那面天子镜他收到了。

    “那面琉璃宝镜放在长安李记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出了一万两千八百贯的天价。”

    李超笑笑,想不到他那面几块钱买的镜子,居然还真有人出万贯买下。不知道是哪位冤大头啊。

    “是河间王力压众人拍得此宝。”

    原来是李孝恭啊。

    河间王李孝恭,宗室里本事大名望大,而且功劳也大。打下了大唐南方半壁江山。不过正因功劳大,以前又不是很支持李世民的,因此如今新朝,完全没他的位置。

    从赵郡王改封河间郡王,又调回京授了个礼部尚书,实际上完全被架空了。

    李孝恭这个最喜欢奢华,而且也有钱。不过李超觉得李孝恭花一万多贯买块镜子,并不一定是真喜欢这镜子,只不过是以此向李世民表明下心迹,不想朝堂的那些事情了,只在意奢侈享受人生。

    李世民一下子赚了一万多贯,自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