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龙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五阴绝脉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十章五阴绝脉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以后,天下各地风云纷起,讨秦声势浩大如日中天,仿佛一座蓄势喷发的火山。

    项少龙想着此时刘邦亦将举行丰沛起义,当即派了滕翼、荆俊、赵大、乌卓等人领了一些技艺机智均属一流的武士,秘密潜入中原,在叫他们联络王剪的堂兄弟王翔、王跃,以了解中原现状的同时,并密令他们去沛县刺东刘邦,以消去项羽将来的头号劲敌。

    但是命运会不会如他所想般一帆风顺呢?

    会稽郡又名吴中,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间所建国都。因郡城始建于吴国当时的盛期,所以城内建筑规模十分宏大,水陆城门各有八座,再加上城楼四周挖有既深且宽的护城河,河内又满布尖桩铁链,护城河内侧掘有环扇面的护城壕,城内有十万精兵把守,以至会稽郡成为了一座铜墙铁壁似的坚城,易守难攻。

    项少龙闻听得滕翼他们派回的探子回报的会稽郡的情况,心下暗暗吃惊。

    有十万精兵把守!这……自己却只八千铁骑,彼此力量悬殊太大,若强攻会稽郡,己方必败无疑!

    怎么办呢?难道历史记载有错了?项羽第一战攻下的不是会稽郡不成?

    绝对不会!历史绝对不会错的!

    项少龙在议事厅中踱来踱去的沉思着,项梁、桓楚、王剪、肖月潭等都在其中,脸色均是深沉的默默看着少龙。

    对了!兵不血刃的夺下会稽郡!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那么此战是只宜智取不宜力敌了!

    项少龙心情豁然开朗,突地微笑望着项梁道:

    “梁弟对我们攻夺会稽郡一战有何看法?”

    项梁看着项少龙突地好整以暇,成竹在胸的镇定样子,心下疑惑,但口中却还是沉声道:

    “吴乃天府之国,皆因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故秦王派有十万精兵把守,我们若想强攻或围困它,皆是自毁灭亡之造。所以我看我们还是撤消进军吴中的计划,选择其它势力较弱的城池为第一步的进攻目标,这样我们取胜的把握大些,同时亦可提增我们的士气。待我们势力壮大以后,再去攻夺那些战略意义大些的城池。”

    少龙闻言摇头道:

    “此法是行不通的了。我们现在所有的将士都知道我们首战进取的吴中,此时若取消此计划,才真会影响我们的士气呢!何况我看中的就是吴中的富饶和战略意义。它北临长江,东接我们的塞外草原,南面则是可通往东城、彭城等重要的战略城池,西面更是可通咸阳,如此一个对我来说是可进可退的城池,放弃了岂不是太过可惜。”

    王剪头道:

    “会稽郡确实是一个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城池。我们此战虽是不可强攻,但却可智取。兵法有云:不战而屈敌之兵,方为用兵之上策。此语之意即为以智克敌才是于我方最有利的方法。吴中富饶兵强,是为其利,但反之却可成为秦之大患。

    现今天下大乱,陈胜王势力如日中天,正步步逼进秦都咸阳,以致秦王朝诸多官僚,人人皆感自危。嘿,在此等情形下,我们如果对他们诱之以利,诈骗之反秦,必有许多人都会蠢蠢心动吧!”

    项梁闻言茅塞顿开的大喜道:

    “四哥言中之意是说,我们可以派人去游说会稽郡守殷通,使他叛秦?哈!此计果真是大妙之极也!”

    顿了顿又向项少龙道:

    “三哥,此事我看还是交由我去办吧!吴中原为我楚国之地,而我又为楚国名将之后,办事起来定会方便许多。”

    项少龙迟疑道:

    “但是由得梁弟孤身涉险,却教人怎么放心得下呢?”

    项梁笑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哥放心吧,我自会小心为是的。”

    项少龙走到项梁身前拍了一下他的肩头,沉声道:

    “好,就派梁弟去吴中诱说殷通!梁弟你一切自个珍重了!嗯,让羽儿跟你前去,一路好彼此有个照应吧!”

    项少龙下这个决定是有目的的,因为历史上记载的就是由项梁、项羽叔侄一起联手杀死殷通,夺得会稽郡的,他决心赌他一把!成败就看此一举了!

    项梁正待推辞掉项羽跟他一起去冒险,项少龙却己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的道:

    “事情就这么办了!我们等待着你的好消息!”

    项羽闻听得将由自己和伯父项梁一起去会稽郡打头阵,不得没有丝毫惧色,反高兴得在众人面前连翻了几个筋斗。

    纪嫣然和乌廷芳诸女则是一脸凄然之色,秀目均都恨恨的瞪着项少龙,让得他只有背对着她们,目光不敢与之相触。

    虞姬一张俏脸则是又是紧张、又是担心、又是兴奋,—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情深似海的看着项羽,似是在叫项羽可要多加保重自己。

    项梁走到项少龙跟前,一语不发的二人紧紧的互握了一下对方的手,项梁激动而又显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