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皇帝分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5章 大明嫦娥,和寻找商税漏洞!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税率均低于三十分之一,明末期(不包括崇祯时期)甚至低于五十分之一。

    所以说,明朝的皇帝,对百姓绝对是良心皇帝。

    那么,为什么国家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少,皇帝越过越穷,甚至于到后来新衣服都不敢制做?

    好吧,朱子龙这种山寨明朝皇帝就不要说了,他是变态个案。

    究其原因,就在于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

    农税虽低,无论是4%还是2%(从政府实际征收到的角度来说),终在征收,然商税者,名存而实亡。

    哪怕现在多少能收上来一点,也是艰苦奋斗的结果,而且还不是全国通行。

    洪武帝钦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然,至明中期,年征三月,即完定额(所谓的定额自然是过去传下来的),即把低税率再除以四,三十取一变为一百二十取一。部分省份,所证课税,皆决于商人,多少自便。

    朱子龙穿越而来,心中感触极深。

    呜呼,本朝赋税若同于唐宋,何有闯贼之患?取税于商,外御建奴,则安有甲申国难之惨,明帝殉国之悲,华夏灭亡之痛?

    边关危急,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一项新税在明朝的每一个子民身上落锤,它的名字叫“辽饷”,专款专用于抚辽、平辽、定辽、征辽、援辽。此税主要征及田亩,在原本税额的基础上每亩课银九厘,又名“九厘银”。此税初征五百二十万两,后来陆续加到九百万两,到后来变为一千多万两每年。

    在明朝后期,在土地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为各类王田、官田、豪民之田严重兼并而田赋时时。为权贵强横转嫁于无地、少地农民的情况下,这样的重负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朱子龙要查看一下,有没有什么不伤筋动骨太深,又能增加商税的好漏洞可寻。

    目前,因为抄了几个王爷的家,还有接管了老九的财产,朱子龙最近过的很嗨皮,但是不可能天天有王爷给抄家。唉!

    -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