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二章地之礼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紫丹盘坐云端,突然夜空骤然生变。龙腾小说 ltxsba.com漫漫月华投入人间,和嬴琇交融。

    “居然是太阴神道?”紫丹有感。

    太阴太阳两道和五行五德不同。五行五德走的是寄托星辰,每人凝练一颗本命星,在五大星域进行移宫挪位,最终进入主星所在,取得先天道气用来突破。

    但太阴和太阳只有一颗星辰,或者说太阴和太阳的星辰在两颗大星的内部。外人眼中独立群星之外,可先天神们都清楚。这两个大星和其他几颗太古星辰一样,星辰内部自成位面世界。那颗为众生照明散热的太阳星中演化元阳先天境,里面有亿万颗太阳星,每一颗星辰拿出来都堪比一位天神的神力。

    这是炎帝当初收束世界线,压缩整个宇宙元气浓度的法子。

    天庭和异界是两个能级类似的世界。但天庭治下九州才有多少人?算上平行宇宙的人口,加起来还不如异界人口的百分之一。

    天庭凭借的是质量。上古时代九州疆域远比现在要大,在主世界之外游历无数小千世界。后来一一融合至主世界。炎帝时代,整个宇宙只留下一个主世界,时间收束百比一,大地重力增强,空气中的各种元素密度更易,海水质量等一一浓缩。

    将整个扩张的宇宙收缩至一点进行******,如果炎帝的壮举成功。虽然不能说人人皆先天,但即便是最弱小的凡人也能生而具备神通,寿岁八千。就连兔子、蚂蚁都能口吐水火,操控元气。

    那是炎帝描绘的未来景象。只可惜在异界的干扰下功败垂成。

    但炎帝留下各种未完成的工程,给后世留下最大一笔财富。弘圣之书记录天地间一应智慧,大地重力的施加让九州人的体魄远胜异界。没有修炼的凡人之间对比,九州人进入异界马上身轻如燕,力大无穷。而如果是异界普通凡人来到九州,则会被九州的重力压制,行动艰难。

    日月之星中封存两大秘境。元阳先天境存放亿万皓日,玄阴先天境则有无量寒月。

    五德星辰需要慢慢雕琢自己的星辰,一步步挪移。而走太阴太阳神道在一开始就会具备自己的日月之星,拥有一篇传承法门。

    嬴琇所得秘法名《五华月相典》。按照新月、上弦、满月、下弦、暗月,以这五个明显月相作为境界。

    嬴琇刚刚寄托先天秘境中的月星,马上背后就出现一轮新月。日后,每当新月出现的日子,嬴琇的法力就会和新月月相呼应。翻倍提升。当然,这种以月相为功法的人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在没有达到最终暗月,也就是月食之境的时候。只要出现无光之月,会有一次法力全失的风险。

    而女子修炼月相功法,有一个说不上是好处的好处。女子有天癸,每月时间不定。但修炼《月典》后,每月天癸只有一次,那就是在暗月之时,每月月底。而这种天癸,在未来成神后自动消除。日后再不用担心这种问题。

    “独占一颗月星,这丫头日后修行恐怕不逊色荀小子。”紫丹看罢,目光又看向孟翰。之所以不马上回天,主要就是等待孟翰。

    当初他在陇川郡善后,另外一个任务就是点化孟翰加入福神体系。

    如今孟翰功德足够,在幽冥走了一遭,已经跨入第三重天。

    第三重天的第一个神通“消魂噬魄”,因为幽冥的经历,让孟翰具备克制幽冥鬼道的大神通。

    紧接着,孟翰陷入一方黄蒙蒙的世界。

    在这方世界中他化作山岩。伫立在山头。

    这就是第三重天神主所特有的的五德试炼。

    水德化水,木德化草,而土德自然是泥土山石一类的东西。

    化作山岩伫立在山巅,孟翰自我意识仍在。静静站在山头。别说吞吐天地灵气,就连动一下也很难。

    观金乌升落,玉兔起伏。四季轮转,岁月悠然。

    这就是土德一脉的试炼传承。安忍不动,我自岿然。

    不知过了多久,山岩在风雨中慢慢沙化。一颗颗砂石携带孟翰的记忆散入大地。有的落入沙地化作风沙,有的落入海滩供游人行走,有的被砌成石墙遮风挡雨。

    神魂默默忍受分离之痛,化作万千碎片被生灵践踏。

    孟翰意识模糊,强忍着痛楚坚持。而且在这方未知世界,他的痛楚也没外人得知。谁会在意一块土石乃至一颗砂粒的想法?

    痛苦中挣扎许久,突然心中浮起一句话:“安忍不动如大地,端静自守入秘藏。”

    这一句话反复念诵,黄光从大地各个角落亮起。携带孟翰的意识砂石土块重新归一,神魂重新凝聚,山巅再度出现山岩。

    山岩有三丈之高,上有玲珑七窍。蓦然,空中雷霆击下,岩石中跳出一个少年。少年周身大地之气环绕,明黄道气间幻化金花宝莲。

    刚刚打量这方世界,突然被神光接引,再一看,自己出现在云端,在紫丹神人座前。

    “这土德试炼,你有何感悟?”

    “安忍不动,端静自守,大地静默之礼道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