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十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战时经济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平,对元首个人的拥戴和热情也依然不减,所有人都真切相信千年帝国建设和欧洲联盟未来领导者的口号——这与霍夫曼穿越前的德国社会形成了鲜明反差,德国后来的社会与政治生活在霍夫曼看来完全是个笑话。

    很多时候他自己都感觉害怕——按照强化过后的总动员体系,在可预计的1943和1944年德国将彻底变成一个军事工业国,虽然按gdp标准计算可能会有25%以上的增长(其中军事工业产值将会翻倍),但经济结构完全是畸形的,其畸形程度远超苏联解体时的水平:德国农业只能保持全国较低程度的需要,轻工业、消费品、大部分原材料将依赖进口与控制区提供,绝大部分适龄妇女将走向生产一线。

    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体系的日益严密与管理强化,95%的德国人民终于过上了他们想要的生活,只要努力工作,所有的一切,包括衣服、食品、住所等一切都会由国家给你安排好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消费水平将基本趋于一致,价格也是锁定的,如果要额外需要付出高额代价,这当然是没有自由的表现,但用上了年纪的德国老人来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贫困、饥饿、流浪或排队领取救济粮的自由!

    施佩尔在向霍夫曼的汇报中指出,服务于酿造、陶瓷、服装、食品、玻璃、皮革、造纸、印刷、纺织等领域的劳动力已从原本的170万削减到了130万,削减的几乎都是35岁以上、50岁以下的壮劳力——因为他们还能通过转岗、培训去适应其他岗位,军事工业的劳动力已经从上一年的567%提高到60%,同时妇女就业从1400万左右增加到了1520万,他们部分进入了消费工业领域,部分进入了管理与服务领域,特别是以前男女皆有的岗位基本都换成了女性为主。

    这一点霍夫曼是了解实情的,光是空军负责雷达指挥、作战引导的辅助人员就多了1万余名女性,其他的电线接线员、服务侍者、公交司机等岗位都变成了女性。现在德国已不存在失业现象了,所有人只要肢体健全就一定能找到工作,甚至于流浪乞讨人员也被盖世太保强行押解、收容去参加劳动——这当然是不人道、没人权的行为,但在战时体制的考量之下根本不足为奇。

    “动员还存在一定的死角和弊端,不过我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虽然工作量浩大,不过施佩尔一直处于高度亢奋之中,霍夫曼对他的授权与任用完全是无条件、无保留的,他自己都觉得很奇怪。

    “我相信你。”霍夫曼放下一堆表格,“明年是大战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一年,是否完美地达成战略目标全看它了,争取在今年增长的基础上再增长30-35%,其中主要军事工业装备要实现100-200%的增长。”

    “我以为您会提50%的。”施佩尔笑道,“50%也能办到。”

    “还是先把意大利提上去,本土掌握在手中什么时候弄都可以,意大利方面必须在墨索里尼更改主意前办妥。”

    “意大利会有变故?”施佩尔一惊。

    “暂时不会,但北非战事结束后就难保……”霍夫曼慢悠悠地说,“这次是吧美国人骗去了埃及,但我有种预感,美国人肯定还会再登陆的,那时候才是真正的麻烦。”

    ...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