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十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海啸余音(完)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斯基也不敢宣扬,生怕被扣上投降主义、保守主义的帽子。由于英美近期军事行动连续受挫,斯大林很想打几个漂亮仗提高在盟国中的地位。于是朱可夫只能顺应上意,把近卫独立重型坦克第11旅这张王牌打出来,他暗示秋列涅夫,如能击败虎式重装甲营,即便丢了大不里士,他相信对斯大林同志也有一个体面交代,实在不行,总参谋部会帮他说话。

    秋列涅夫从两人隐晦的言辞中听懂了背后的潜台词,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表示感谢。

    kv-3坦克并不是历史产品,而是穿越效应下苏联应对虎式坦克危机的紧急产物,是在kv-13坦克研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t-34面对虎式坦克的力不从心,再加上t-34/85方案缓慢推进,在斯大林与伏罗希洛夫的严令之下,红军将kv-13和t-43两个项目组成员组合在了一起,试图集中力量,融合t-34坦克的机动灵活与kv系列拥有厚重防御的特点打造一款新坦克。

    kv-3坦克全重约37吨,准备85mm坦克主炮,其车体前部最大装甲厚度为120mm,而炮塔则为105mm,使用600马力的v-2k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46公里/小时,但乘员还是4人。由于是紧急开发的产品,来不及设计一种新的底盘,kv-3是以t-34坦克底盘为基础升级而来,包括履带、负重轮等部件都取自于kv系列。坦克采用了改进过的冷却装置,对增加空气导入效果很好,转向机构采用了a.i.巴拉格纳拉沃夫设计的“二级行星转向机”。在大体结构保持传承的前提下,在很多细节上进行了创新与提升。

    苏联设计师对虎式坦克与有关作战案例进行过认真研究,认为虎式的机动性能略差,因此对kv-3进行了针对性改良。综合而言,kv-3算得上是中型坦克重型化的产物,虽然苏联的工艺能力与机械制造水平不如英美,但其设计理念与思路比后者不知道高明了多少,短期应急产品kv-3远比英国人新搞出来的彗星坦克要强。

    除kv-3这种紧急解决方案外,红军还准备了真正的重型坦克方案45吨级的is-1,不过后者开发速度相对较慢,至少本年秋天以前是不可能服役了。其实着急赶工的kv-3机械性能不可靠的毛病也很普遍,但斯大林实在是等不及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虎式成为战场上压倒一切的主角,新坦克既然制造成功就必须立即接受实战。

    本来斯大林考虑投放在罗斯托夫方向的顿河战场,但情报显示曼施坦因手里至少有4个重装甲营,而且德军反坦克火力与空中火力都相当密集,朱可夫斟酌再三,认为新装备不能贸然投入如此严峻的战场,鉴于伊朗方向的德军只有一个虎式重装甲营,他力劝将加强过的、装备60辆崭新kv-3坦克的近卫独立重型坦克第11旅投入大不里士防线,力争打出一个开门红,同时也能遏制伊朗方向的德军进攻势头。斯大林经过考虑,接受了这个建议。

    可惜朱可夫做梦也没想到,2月18日当天,隆美尔又拿到了新的508重装甲营,现在中东集团军手里的重装甲营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了。(未完待续。)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