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之文豪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15【赌徒】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位,考虑得更多,不如周赫煊这些民间人士那么潇洒而已。

    常凯申不但在经济和外交上有准备,在文化和军事上依然如此。

    文化方面,他不敢高呼抗日口号,但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无非是想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兵员素质,只可惜被各地官僚把经念歪了。

    而在军事方面,常凯申积极寻求与德国合作,得到德国的许多军事支持,比如引进兵工厂生产线、邀请德国教官训练士兵等等。同时,常凯申知道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已经烂掉了,所以他另起炉灶,开设了“庐山军官训练团”。

    “庐山军官训练团”表面上是为“剿匪”而设,但最终目的是培养抗日军官,从训练团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来。本来,“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口号只有三个,即受伤不退、被俘不屈、受命不辱,但常凯申又特意加了一个口号叫“临难不苟”。

    “临难不苟”这个口号,明显就是专为对付日寇而加的。因为红军一向优待俘虏,根本没有临不临难的说法。

    可惜常凯申看得清楚,实际做起来就很糟糕了。他明知道上海不可能坚守,却又舍不得放弃,费尽心思的巩固上海防御,希望坚持到列强干涉那天。

    常凯申的心思很好理解,欧美列强超过七成的在华利益集中于上海。如果能坚守上海两三个月,列强说不定就会武装调停,中日全面战争就有可能打不起来。

    说白了,常凯申对列强还抱有一丝幻想。

    然而搞笑的是,常凯申是非常不信任洋人的,在他眼中洋人都是王八蛋,这家伙属于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常凯申这个人,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矛盾。在很多时候,他对局势看得非常清楚,也料到了各种糟糕后果,但他又抱着赌徒的心理,认为事情会朝着好的那一面发展——比如悍然挑起中原大战,那就是常凯申的一次豪赌。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