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四小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法言道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道蒙蒙雾流,只拳头大,气息奇特,如从传说中的上清仙界而来,其中充满混沌初始的起源之意。更多小说 ltxsba.com

    雾流分化,其中一缕,蔓延投入道星中,散逸分布,为整颗星都蒙上一层玄机妙气,仿似天地将开。

    星体环转旋动间,风雨雷电大作,黑白化昼夜,神韵无尽。

    阴鱼后上,那株充当阴鱼道眼的通天树,主干上,木纹闪烁,树上每片叶,皆蕴生一点绿光,生机勃发。

    点点绿光,尽被一股渺力包裹推送,划出奇妙轻盈的韵律,散逸到阳鱼大陆表面,竟然萌发生机之芽,一株株嫩苗落地生根,为整个大陆上,缔结出一片片森林雏形。

    整棵道星,得混沌始源的一缕气流浇灌,越显朦胧飘渺,不可捉摸,似要化作一颗仙星。

    而另一股太初雾流,则遁入祝九识海,被两张识海符箓吸收,成为一种道力气机,与符箓的本源纹路融合,使符箓上光色莹莹,符文闪烁,各门核心术法纹路,皆显奇异。

    识海内,一条水浪最先从符箓中跃出,化一条水龙,麟角峥嵘,周身润莹,覆满水力真机道纹。

    这条水龙在整张识海符箓上,翻腾咆哮,张牙舞爪,姿态灵动,忽而喷水吐雨,顿现洗天之势,滔滔水浪,滚滚不休。

    待水龙遁回符箓中,又有一座厚土神山升起,气息古沉,凌压万端,似连时间都不能将它承载。

    山上盘踞一条银背黑腹的术灵大蟒,本在雄浑土力滋养下沉睡,这时,它突然撩起脑袋。一声咆哮,九山十河齐震,狞威慑人。

    整个识海,皆因一缕蒙蒙太初气的融入。各门术法俱生进境,甚至于,因符箓的本源变化,祝九周身法力亦随之有所涨持。

    而领悟太初,遥指道意核心,最大好处,还是祝九本身在道意理解上的进展,等于是在漫漫无尽,虚渺无止的道途上,迈出憨实牢靠☆为坚凝的一步。

    这一步沉厚稳重,基座牢靠,非是他人灌输得来,乃自行禅悟,故与己身大道完美匹合±不动摇!

    祝九站在古台战旗下,待身畔道星消隐,识海中恢复平静,突而目如灿星,瞬间点亮山川长河,舌绽春雷,一声惊喝。天地随之页。

    祝九伸手,指端烁现一道法辉,化一条紫雷烈电,霹雳乍起,轰然崩响。

    这道紫电,竟突破古台束缚范围。直接驰动在混沌界天穹之上。

    ‘呲啦’

    虚空随着电弧拉伸,如一张纸般,轻易被扯碎,开裂出一道黑沉沉的曲线雷痕。

    下一瞬,幽紫雷弧扭曲。闪烁,幻化出无数雷道妙异之变,以一条雷弧,阐尽雷道真法。

    忽然,那雷弧凭空勾连,成一张符文,莹亮明艳,瞬息间,符文竟转为水法,弥天叠浪,在整个古战台上澎湃涌荡,狂潮掀动,刹那后,水浪汇聚,缩成一滴水。

    水滴虚空流淌,水痕晶莹,流淌过的痕迹彼此相连,再次生成一张符文,轰然翻动,厚土之力漫溢,一座古老山峦显现,巍巍坐落,拦大地百川。

    祝九一道雷霆出手,接连翻转幻衍出多门术法,这自然是虚空符箓阵纹之术,但比之以前,这门术法更见圆融,不着痕迹,明显是祝九领悟太初之意后,道力增长,纵法之能随之而进。

    此时祝九所发之雷,之水,之土,各门术法皆与以往不同,蕴存一丝道意,其雷是为太初之雷,存天地初始,第一道雷霆的神韵,而雷本身又主阀灭,终结之机。

    祝九是在借法雷,页大道,完美诉说初始与终结两重神韵,窍最新琢悟的太初真机,始与终,道意凛然,仙渺至妙。

    随后由雷衍水,那水便是天地初始之水,借水意,喻万物生生不息,再后水力转土法,则在寓意深远与悠古。

    如此种种,每一细微处,皆合无上真韵,直指道海源头。

    整个古台上,随祝九纵弄神通,借法言道,完全化作一片雾蒙,至后来,祝九每发一道术法,皆有天地气机相随,混沌滚滚,万物皆分拨气机,形成加持。

    此般纵法之能,已不单是触及大能,而是在大能层次上,都走出一段深远距离,渐触术源之境,阐述一种神话。

    祝九操练神通,幸是在古战台上,若在外界,非天崩地裂不可。

    数个时辰后,他停止控法,神精气凝,状态之好,似可登天裂地,道星则隐于虚无,消失无踪。

    ‘啪’一声猎响,古台中央战旗,抽打虚空,旗面上,显出古老字迹:

    “领悟初始与终结,真正打开道之大门。六阶初品层次,可达此境,万古来,你是第四十九人,与大道圆满之数相合,寓意深远!”

    随继整个古台上,泛起玄黄光色,生成祝九先前布施神通的影像,万般变化,皆被记载,永世传送。

    好一会,影响才最终虚淡消失。

    这时,古战台的两个相对边角处,玄辉莹亮,是有天榜掌持者,登临古台,要进行生死之战。

    登台的两个生灵,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