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〇三二章 先见之明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是用自己的笔迹书写说明这是鞑靼人南下的征兆,恐怕也会同意李东阳的说辞。

    大明为了备战,情报系统跟进得很快,派出那么多斥候去草原调查,如果鞑靼人有什么异动,不可能瞒过大明的眼线。

    之前所得到的情报是从三边往北五百里内,除了少数部落,已不见鞑靼大的部族踪影,谢迁看到这奏本的本能反应,也是觉得这些牧民的出现,是因为自家部族要北迁,他们不愿意离开,所以叛逃鞑靼归顺大明。

    谢迁道:“宾之兄,无论如何,此事还是上奏陛下为好,若真是鞑靼举兵南下,我边关无从防备,那岂不是很危险?”

    李东阳脸上现出一抹苦笑,谢迁没有跟他讲拟写此票拟的原因,只是让他面呈天子,让他觉得有些不可理喻。

    不过李东阳一大清早到内阁来,已经坐了大约一个时辰,痔疮不知不觉又犯了,不想坐着让自己难受,阴差阳错下,点头道:“便与于乔你往乾清宫一趟,顺带探明陛下今日午朝有何事谈及!”

    作为内阁次辅,李东阳的政治觉悟稍微比谢迁强上那么一点儿,李东阳想的是,弘治皇帝无缘无故举行午朝,用找个由头去见一下皇帝。

    若皇帝在午朝上有什么不方便亲自说的话,诸如提议、请免、说项等等,他们试探一下口风,等到皇帝为难时站出来,解决困难。

    作为内阁辅政大臣,就要有这种眼力劲儿,知道什么时候用去请示皇帝,帮皇帝担责分忧。

    谢迁说要将这奏本直接面呈天子,敲算是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因而二人一拍即合,往乾清宫方向而去。

    李东阳和谢迁是内阁大学士,又是弘治皇帝的先生,德高望重,他二人亲自前去乾清宫,就算不合规矩也会有人通禀。

    朱祐樘此时并未留在自己的步上,而是在乾清宫正殿座椅上,似乎是在处理公务过一段时间调养,弘治皇帝精神好了些,但仍旧咳嗽不止,李东阳和谢迁抵达时,听到里面传来弘治帝粗重的喘息声。

    萧敬出来道:“二位阁老,您们这是”

    “有事启奏陛下。”李东阳说了一句。

    “哎!”

    萧敬有些为难,“二位阁老,您们也听到了,陛下身体有恙,适逢西北生大事,陛下心中焦虑,这会儿躬体有恙,您们进去后,千万要安抚一下陛下,让陛下不用太过操劳啊!”

    本来李东阳并未将谢迁要面呈天子的奏本当回事,听到此话,不由望了谢迁一眼,心想:“莫非是一语成谶,鞑靼真的犯境南下?”

    李东阳实在想不到,西北能有什么大事让皇帝如此焦虑,之前反利息,不都是大明兵强马壮,只等出兵后势如破竹,凯旋而归?

    李东阳本想问萧敬,但萧敬嘱咐两句,便匆忙折返回去,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只能跟随进入大殿。

    未等二人行礼,朱祐樘便抬起头来,道:“原来是二位先生,今日既要午朝为何提前而来?”

    谢迁正要谈谈自己的看法,李东阳抢先一步:“陛下,内阁在前日奏本中,察觉有奏本所奏内容有些蹊跷,恐为北寇南下犯边之征兆,请陛下御览!”

    谢迁好奇打量李东阳一眼你不是不信此事属实么?怎么我还没说话,你反倒先给这件事下了定论?

    李东阳看似冒失的进言,其实是在挽回皇帝对内阁的不信任,他现在是要防备鞑靼犯边之事真的生,而内阁提前获知奏本内容,分析出问题,居然没及时上奏,那皇帝的智囊团当得就不称职。

    现在不管鞑靼犯边之事是否生,都要如此上奏,生了可以说内阁有预判,属于“先见之明”,因为就算这奏本早两天现,也来不及传达三边,事情该生还是会生。若没生,那就是防患于未然,内阁并无过错。

    朱祐樘一听,面色冷峻:“当真如此?且将奏本,上呈与朕一观!”

    朱祐樘本以为李东阳会送上奏本,但最后奏本却是从谢迁怀里拿出来。(未完待续。)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