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边军一小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0章 东路兵备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次被提到一路兵备重任上来。马国玺欣喜若狂的同时,处事也更为沉稳。

    对他而言,安全第一,毕竟自己年岁渐大,离致仕的时日不远,安全熬过这几年是最重要的,有没有政绩在其次--当然有政绩更好,但凡事以稳妥为上,不见兔子不撒鹰。

    他的口头禅便是:此事,需从长计议。

    围绕这个目标,马国玺轻易难下决断,素以不变应万变之策应对一切。对同僚下属,他总是如沐春风,和蔼可亲,也最大限度放权,在东路各官中,赢得了亲和、不揽权等一系列美名。

    大明无为而治老官僚的典型代表。

    今日郭士同来访,他的心思马国玺如何不明白?那王斗他潜心关注过,不是个普通的武人,郭士同想让自己当这个挑事之人……

    马国玺冷哼一声,闭目养神起来:郭士同心思狭隘,功名之心热切,那王斗也不是好相与之人。就让他二人争个你死我活吧,老夫稳坐钓鱼台。

    ……

    大明宣府镇身为九镇之首,素有京师锁钥、九边冲要数宣府之说,宣府教场更是天下闻名。

    此时在教场上,金戈交鸣,人喊马嘶,密密麻麻的甲胄之士正在操练,喊声振天。

    一个高大壮实,年近五十,身罩战袍的将官稳稳站在那。他一张国字脸,满是风霜之色顾盼间极有威严气度。他静静看着麾下将士操练,肃立良久仍是一动不动。

    在他身旁,簇拥着大群顶盔披甲的将官及护卫,同样一动不动,不发一言。

    将官深沉立了良久,他身旁一个年在四十余,身材壮实得有若方形一样的副将兴奋的道:军门,经去年一战,加上我正兵营夺得大量银两马匹,儿郎们衣食充足,我正兵营的战力,比以前高了数筹,当在九边稳排第一。

    该将满脸的刀伤疤痕,声音如雷,正是杨国柱的中军亲将郭英贤。

    那个肃立的老将,自然便是镇朔将军,宣府镇总兵杨国柱。

    三月朝庭封赏时,武官以杨国柱为首,授荣禄大夫,左都督,荫一子世袭锦衣卫千户。这种荣耀,达到了现今大明武官的顶峰,再下去,就是封侯拜相了。

    不但如此,与王斗的联合作战,杨国柱分到了马骡一万多匹,白银数十万两,势力更壮。不但正兵营五千人全部改为马军,更有资本大规模的招兵买马。

    与王斗的瞌睡碰到枕头感觉相同,朝廷决意大量操改镇军,不但宣大三镇十几万人都要操练,更府汰通州,设练备;州汰判官,县汰主薄,设练总,全国大规模练兵。

    作为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名下可再操练精兵一万人,为马兵、定将领、增粮料,筹算停当后,就可向朝廷奏请下拨粮饷。到时候杨国柱麾下的战兵们,可理直气壮的达到一万五千人。

    兴奋,这是以郭英贤为首杨国柱身边亲近之人的普遍感觉。经去年那场战事,各将认为,只要正兵营敢战,营内战士的战力,至少不会输于清国军中的步甲、马甲诸兵。

    待那一万人再操练出来……

    郭英贤忍不住眉欢眼笑,欢声如雷。

    杨国柱摇头:去年一战,本军门感触甚多,行伍作战,靠的不是单打独斗。我正兵营将士,论起勇力,人人不输于王将军的舜乡军,然堂堂正正对决,彼百战百胜,东奴各旗望风披靡,我等……

    说道这里,杨国柱感慨的叹了口气,问郭英贤道:王将军前往东路上任了吧?

    听说昨天去了。

    郭英贤叫道:那小子,还真忍得住,在保安州磨蹭了那么久,老郭真是服了他了。

    杨国柱神情不变:练兵之事,势在必行,不过本军门有意前往东路一趟,看看王将军,是如何操练新军的。

    郭英贤喜道:好啊,有些时日没见那小子了,倒有些想念,正好寻他喝个三百杯。

    随后他又嘀咕一声:东路热闹了,听闻朝廷很多大员,还有山西镇的虎军门,大同镇的王朴等人,都在探闻王斗练兵之事,有意前往取经,到时,啧啧……

    ……

    当日的京师,崇祯帝正召淮扬道参议郑二阳于平台,询问练兵措饷之事。

    郑二阳在淮扬道治兵治政颇有成效,全国将大规模练兵,听闻了郑二阳的成绩后,崇祯帝特意召见。

    面对皇帝的询问,郑二阳道:臣初到扬州,各营设有官兵,向来相沿虚冒。臣刻意简练,有一额即求足一兵,随时操练。所以防寇二年,不请一兵一饷。

    崇祯帝道:此一方事,谓天下如何?

    郑二阳道:大抵额设之兵,原有额饷,但求实练堪用,则兵不虚冒。即核兵即足饷,若兵不实练,虽措饷亦无益。

    崇祯帝再问如何操练,郑二阳道:臣所见只以参将、游击以下官操练。

    崇祯帝再问如何操练,郑二阳道:如参将、游击选千人,总选十百,责按兵法。

    崇祯帝又问如何措饷,郑二阳道:措饷,诸臣条陈已十分详尽,关键是得其人。如鼓铸得人,利归公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