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边军一小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0章 论功、论罪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短工夫内,他们的伤亡也达五百多人,不过由于抢救及时,阵亡之人却不超过一百人。

    其实参战到如今,他们的火炮部队表现出色,给清骑形成的损伤不小,他们的弊端,就是不敢近战,远远放炮,倒没成绩。

    异样的,吴三桂的宁远军伤亡千人以上,也杀伤清骑不少,但末尾由于紧守车营,夺得首级却不多,只要后来跟在靖边军骑兵前面捡便宜,颇有斩获。想必战后,王斗分给他们的首级至少有数百颗。

    这样一统计,昔日这场战事,不算民夫,光光各军的伤亡人数。就有近万人。阵亡者四千多,近五千人。

    这才战役刚末尾,就阵亡四千多人。还死了一个总兵,多员将官?与会各人,都面色严肃。

    好在清骑损失异样不小。依洪承畴等人的估量,他们的全部伤亡人数,不会少于七千。

    特别他们的大头伤亡人数,还是在与靖边军交兵中形成的,不是中炮,就是中了铳弹。那些伤者,就算抢回,他们落后的医疗手腕,可以救治吗?最终的死亡人数。应该在五、六千人左右。

    王师还斩杀了他们一个武英郡王,此战的最终结果,可算是明军大胜。

    这就是火炮鸟铳的优胜之处。中了弓箭。九死三生,中了鸟铳火炮。九死终身,或十死无生。

    不过这场战役,清军的火炮鸟铳初露锋芒,不可不防。

    ……

    开阔的松山堡总督行辕大厅内,洪承畴略带闽地口音的儒雅声响回荡:“……此战忠勇伯当为首功,杨兵奋剿,击杀虏兵甚多,又夺黄土岭,当为次功。吴兵于万虏之中,全顾步营,锐于南堵,也当次功。马兵未能预顾西突,丧步骑甚多,此为指挥不周详之故也……”

    此时的总督行辕大厅,文官武将,济济一堂,不但处在松山堡周边的总兵杨国柱,王斗,符应崇,李辅明,王朴,左光先,马科,唐通,吴三桂等人安座,就连在远在杏山堡的刘肇基,曹变蛟,王廷臣几人,也被洪承畴紧急传檄而来,参与这场论功总结大会。

    杏山离松山不远,不过十几里路,曹变蛟等人,马不停蹄,很快就到,此时各总兵中,只少了原蓟镇总兵白广恩。

    这场战事,很分明的,王斗靖边军,当为首功。

    理想如此,加之多年上去,众人也多少了解王斗的风格,很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滋味,说翻脸就翻脸,说杀人就杀人,众人都不敢抢他的功劳,连洪承畴,面对王斗时,都抱以慎重的态度。

    而且王斗这人大方,并肩杀敌的友军,都可以分到不少军功首级,各人也没有抢功的必要。所以忠勇伯被洪承畴列为首功,当在各人预料之中,不说杨国柱,王朴,符应崇等人,就连吴三桂,都出言支持。

    接着杨国柱、符应崇与吴三桂被列为次功,颇有非议。

    杨国柱兵马雄厚,功劳硬扎,又是镇朔将军,没人敢说他,符应崇的神机营火炮颇让人眼热,各方日后仰仗甚多,神机营身份,各人多少要给点面子。

    次要是吴三桂,似乎在蓟镇军败退时,未给援助,有见死不救之嫌。

    不过吴三桂也有本人的道理,白广恩败得太快了,让他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救援。而且当时清兵急攻,状况危殆,他也腾不出兵马来援助。

    祖大乐等本地辽东大将,力挺吴三桂说法。

    洪承畴与辽东巡抚邱民仰也觉得,当时状况,要见怪吴三桂太过苛刻。

    危殆之时,吴三桂的宁远军能据守阵地,等待靖边军的到来,颇为难得,而且随后吴三桂率军奋勇杀敌,斩获颇多,与杨国柱一同列为次功,天经地义。

    监军王承恩,似乎也被洪承畴的话打动,支持他这个说法,随后辽东的文官们,一片的附合声响。

    王斗冷眼旁观,洪承畴笼络辽东本地官将与他对抗,本人如何看不出来?

    监军王承恩,应该是出于平衡的思索,场中官将,他不倾向于任何人,毕竟他只忠于皇帝。

    或许他看出了,场中各官将,本人等宣大军权利过于庞大,需得压一压,所以他支持洪承畴。

    只要张若麒与王朴不满,不过这点上,张若麒也心甘情愿,他可以与洪承畴一同拟定方略,敦促进兵,但论功行赏,却是洪承畴与监军王承恩的权利,他插手不得。

    王朴则以为,洪承畴一视同仁,本人虽然首级不多,不过大同军在东南翼,堵住了鞑子兵从侧面对黄土岭的防御,预先还阻拦住汉军旗运送的火炮,功劳不会小于吴三桂,却让其爬到了本人头上。

    不满归不满,此战他斩获颇多,论功劳不小,还是欢欣的,加之王斗分一些首级给他,与符应崇交头接耳,怒气洋洋。

    场中各人,只要马科垂头懊丧,功劳没捞到,还损兵折将。

    洪承畴更以为其贪功,指挥不周详,拟降他三级,戴罪犯罪,仍任山海关总兵,将与捷报一同飞奏,报由圣上同意。

    还有密云总兵唐通,异样被降一级。

    不过二人也听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