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三十九节 曲线兴国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屯门都尉张须之,顿首再拜。

    妈蛋,这是赤果果的打脸好吗?

    但他兄长却是被吓坏了。

    那位张须之,在拜帖最后,署名还加盖了屯门都尉的印信。

    其意如何,真是不问自知。

    若非卫家还有他这样一个细柳营都尉,丞相长平侯的心腹,恐怕,当时就要服软了。

    没办法,所谓破家县令,灭门令尹。

    这屯门都尉,虽然秩比不过千石,但却大权在握,总督长安城门安禁之责。

    旁的不说,要是人家盯着卫家,仔细盘查一切与卫家有关的人或者事,这卫家上下就要鸡犬不宁!

    况且,人家说的文质彬彬,有利有礼有节。

    更是打着完成先父遗愿,只求一观卫家兵书。

    这要拒绝了,对方打击报复,旁人也会觉得该。

    好在,这卫家还有着卫驰这样的一个庶子,自小就与绛候家的庶子为友,一路追随。不离不弃,终于官至细柳营都尉,总督细柳营上下军务。

    那位张须之可能没有调查清楚,就兴冲冲的来下拜帖了。

    事情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卫驰修书一封给了郎中令义纵。

    嗯,那位张须之,是跟随义纵远征朝鲜的羽林卫司马,据说与义纵关系不错,在义纵出任为郎中令后。自然跟着将主,去担任了屯门都尉。

    而卫驰与义纵,却有半师之谊,当初,义纵跟在将主周亚夫身边用事,卫驰觉得那个年轻人不错,特意有所照顾。

    卫驰书信送出去后半日,那位张须之就递来一封拜帖。

    言语依然客客气气的,只说先前莽撞,却一道歉的意思与决不再求那淮阴兵书的想法都没有。

    卫驰见了。自然知道,这事情,根本不算完。

    卫张两家的恩怨,只是暂时罢手。

    张旭的子孙,等了四十年,不怕再多等这十年八年。

    据说那位张须之,今年才二十有六,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又有天子外戚心腹郎中令、奉车都尉、羽林卫都尉义纵的欣赏,前途光明。

    人家等得起。

    卫家还算是好的!

    卫驰听说。襄平侯家最近被人在长安反复打脸,脸都抽肿了。

    当初,初代襄平侯纪成战死沙场,遗腹子纪通被高皇帝交托给龙候陈署抚养。

    纪氏与陈氏从此世代交好。屡屡联姻。

    但问题出在了上一代的龙候身上。

    太宗皇帝后元元年,龙候陈坚有罪,夺候,废为庶民。

    随后陈坚自杀。

    当时,陈坚有个儿子,名曰陈远。

    自小与襄平侯纪通的一个女儿定亲。

    陈坚失国后。纪通就翻脸不认人了,非但不再承认这门婚事,还将上门求助的陈远乱棒赶出家门。

    这事情做的,连长安城的列侯们都对那位纪通没有什么好印象。

    此等忘恩负义,嫌贫爱富,见风使舵的小人,还明明白白的摆出来给大家看的小人,大家自然是敬而远之。

    不过,敬而远之归敬而远之,没有那个傻瓜会去帮一个被天子夺候的罪人之后说话,最多就是感慨两句:可怜龙敬候(陈署)二十载恩养。

    或者当着纪通那个老头的面,感慨两句什么农夫与蛇,气一气对方。

    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只要天子不关注,那纪通酒照喝,舞照看,女人接着玩,根本不在乎。

    然而,现在,报应来了。

    那个被乱棒赶出襄平侯府的小子杀回来了。

    人家穿着整齐的甲胄,带着耀武扬威的兵卒,就站在襄平侯府外的大街上。

    一遍、两遍、三遍、四遍、五遍的跟着左右街坊、过路旅人、官吏,讲着当年之事。

    襄平侯颜面扫地,瞬间在长安城臭了大街。

    那位已经嫁做他人妇的襄平侯女,更是连夜乘车,返回襄平县。

    这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满城皆知。

    而那位陈远,如今官居羽林卫左虞司马。

    官很小,最多秩比八百石。

    但他却管着羽林卫整整一个营,四百人的力量。

    整个羽林卫,哪怕是今年扩充后,也最多三千人。

    其地位可想而知!

    更关键的是,这事情,要是没有羽林卫都尉,郎中令,奉车都尉、东成候义纵在背后支持或者默许,那陈坚敢吗?

    答案不言自喻。

    羽林卫的骄兵悍将,在长安城搞风搞雨。

    虎贲卫也不落人后,各种找人打脸,各种找着过去的仇家耀武扬威,宣泄不满。

    但所有的行动,都保持着最基本的克制。

    即使是那位陈远,也是文质彬彬,颇有些,温良谦恭的意思。

    但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让人胆寒!

    这虎贲卫和羽林卫,这是加紧立威,加紧抢班夺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