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七十二节 战和(1)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所以,谈判,讲和,就成了选择。

    而匈奴人,也在战争中,知道了汉军不好惹。

    加之,后院起火,月氏人开始挑衅,只能回家灭火。

    于是,和亲政策就诞生了。

    然而,和亲政策出台后,别说匈奴人了,就是汉朝自己也拿它当块抹布。

    第一次和亲刚刚达成,汉军就发动了马邑之战,全歼了盘踞在马邑的韩王信残部。

    直至刘邦死前,汉匈之间,再也没有发生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

    要是汉军在平城吃了大亏,甚至,只要没有占到便宜——以游牧民族的‘尿’‘性’,就他们那记打不记吃的‘性’格,会眼睁睁的看着韩信、陈烯、卢绾失败,而不来搀和一脚?

    看看北宋在檀渊之盟前,是怎么被契丹人吊打的吧。

    再看看北宋灭亡前,跟‘女’真人的几次和谈吧!

    真要以为一个和亲政策,就能绑住匈奴人的双脚,那就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刘邦冒顿之后,汉匈关系。更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汉朝这边固然天天念叨着平城之耻,吕后之辱。

    匈奴那边能好过?

    宇内唯一一个能跟自己掰腕子的大块头就在那里,不去掂量掂量对方的力量,匈奴人岂能甘心?

    于是双方不断的你来我往。反复试探。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时期,汉匈之间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交’战。

    其中二次,是匈奴主动挑起。

    但还有一次是汉军主动挑起的。

    这就是太宗孝文皇帝三年夏五月的收复河南之战。

    这场战争,在历史上留下的笔墨很少。

    但任何一个研究汉匈历史的人,都不会放过这场汉匈关系进入相互承认阶段的战争。

    在河南之战前。匈奴人在实际上与汉朝共同统治河南。

    这个河南,当然不是指的现在的河南郡,而是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尤其是北地郡以南的地区。

    太宗孝文皇帝三年夏五月,通过一场完美的政治表演,驱逐了周勃为首的元老派后,大权在握的太宗皇帝,决定发动河南战役,彻底扫清匈奴在中国境内的势力,切断其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影响。

    于是‘发兵吏骑八万五千候高奴。遣丞相颖‘阴’候灌婴击匈奴’

    这是平城之战后,汉军第一次主动对匈奴发动大规模进攻。

    这次战争,大获全胜。

    灌婴将匈奴人彻底逐出长城范围之外,收复了所有被匈奴侵占的土地和城市。

    要不是关键时刻,济北王刘兴居叛‘乱’,‘逼’迫汉军主力回防。

    不然,当年太宗皇帝可是要御驾亲征,出塞寻找匈奴主力决战的!

    正是这一战,使得匈奴人从此绝了入主中原的念头,从南进调整为西进。随后,老上单于开始发动对月氏的总攻,并彻底击败之。

    第二年,汉匈达成明文合约。

    两国君主约为兄弟。相互正式承认对方(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汉皇帝居之。并且相互约定,井水不犯河水,汉人出塞,匈奴可杀之,匈奴人入塞,汉军杀之)。

    没有实打实的胜利,没有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匈奴人会跟汉朝达成这样的约定吗?

    且,过去数十年,汉匈之间,除了那些大规模的战争外,边境上的摩擦,几乎没有断过。

    匈奴人固然全是骑兵,来去自如,常常会故意挑衅‘性’的入寇,劫掠。

    但汉朝这边却也不是两宋那样的软脚蟹,被人打了,只能跟个小姑娘一样嘤嘤嘤嘤的哭泣,甚至连哭都不敢,只能认栽。

    在这大复仇主义盛行的汉室。

    你敢打我,我就肯定打回去!

    历史上,李广在担任上谷郡守时,就常常跟匈奴人开干,而且,有时候就是匈奴人不找他麻烦,他也会主动去找匈奴人麻烦。

    吓得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报告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数与虏合战,恐亡之。

    于是,刘彻的皇帝老爹,将李广调任为上郡郡守,但然并卵,李广依然千方百计找匈奴人开干。

    著名的李广夜‘射’虎,‘射’杀匈奴‘射’雕者,都是发生在其担任上郡太守之时的故事。

    李广都如此。

    跟匈奴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魏尚的字典里,就只有一个四个字:干汝娘亲!

    朝廷的批示还没下达,魏尚就开始动员云中郡的郡兵了。

    在刘彻的命令通过驰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抵达云中郡郡城云中城时。

    云中城里,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兵营了。

    在云中人的字典里,还从来没有被人打了,不还手这样的事情。

    这个人口不足三万的城市,曾经在四万多匈奴骑兵的围攻下,屹立不倒,反杀了对方一位大当户的英雄之城,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叫忍让和顾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