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四十四节 赵佗入朝(1)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函谷-长安的轨道,却有什么好修的?

    赵佗记得很清楚,关中素来就是自给自足,甚至有余力接济关东的天府之国。

    在郑国渠的助力下,关中岁岁丰收,从未有过要想关东调粮的先例。

    而如今关东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国家不可能需要一条这样的轨道来运输军队和物资。

    但这条轨道看上去,却是很繁忙。

    那么问题来了,刘氏修建这样一条轨道,把那么多物资,运去函谷做什么?

    “去问问看,这条轨道的物资,都是要运去哪里的?”赵佗问道。

    没多久,那宦官又回来禀报道:“大王,奴婢已经问明白了,据说此条轨道乃关东大贾师氏出钱所修,中国天子为褒扬师氏,特别下诏,准许师氏,以此轨道谋利,方才大王所见的那些马车。皆是师氏名下的运输车队,乃是运输货物与商品,转输关东或者自关东运输货物入关的……”

    “师家啊……”赵佗头,雒阳师氏的富裕。他也早已有所耳闻了,旧年,师家的名下的商队和船队就不止来到过南越。

    以师家数千万的身家,修建这样一条轨道,确实是有那个财力的。

    但随即他愕然的看着那个宦官。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你是说,中国天子,准许一个商贾使用轨道来运输物资?”

    自秦以来,商贾的地位,就是无限低!

    当年,始皇帝甚至勒石宣告天下:上农除末。

    这末就是商贾、游侠、地痞无赖。

    秦长城和阿房宫还有始皇帝的帝陵,全部都是这些人的尸骨铺成的。

    以赵佗所知,刘氏虽然不似秦代,但对商贾,却也没有什么好脸色。

    什么时候。被视为末业的贾人也能使用轨道这样的军国重器了?

    更别说还拿来谋利?

    虽然久处南疆,赵佗对商贾的看法早已发生了改变。

    在南越,来自中国的商队,甚至就是南越王国发展和生存的必需品。

    没有这些商人带着中国先进的工具和器物来到,南越王国,很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握全局,国王的命令,甚至连番禹城也出不了。

    但有了这些商贾后,就不一样了。

    靠着来自中国的铁器和各种先进工具。南越军队,吊打百越各族的不服势力,将郡县治延伸到交趾等地。

    赵佗因此也极为重要与中国的贸易和交流。

    吕后时期,因为长沙王国关闭边境贸易。禁止一切铁器和物资流入南越,赵佗因此动员全国,跟长沙吴家做过一场。

    最终引得吕后下令派遣大将周灶率领中国精锐支援长沙。

    错非五岭天险和南方的酷暑气候,让中国大兵纷纷病倒,恐怕,南越王国当年就要被周灶统帅的汉军精锐灭亡了。

    正是经过了这场贸易战争后。赵佗终于彻底改变对商贾的认识。

    随后数十年,他一边大力与中国贸易,一边积极打造自己的贸易船队。

    番禹城中,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来自远方异域的夷狄商人聚集。

    甚至,很多人所来的国度,赵佗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些商人,带来了各种珍奇特产以及大量财富。

    南越王国中,仅仅是商税,现在就已经不比田税少了。

    而如今,在这关中,刘家的老巢,本该是对商人最为歧视的地方,却有商贾能使用轨道这样的军国重器。

    这让赵佗不免有些难以想象。

    但考虑到做出这个决定的人。

    赵佗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在心里想道:“这世上难道果真有生而知之,受命于天之圣人?”

    当年,赵佗曾经给始皇帝做过骑郎,还曾一度贴身侍从。

    以他所知,始皇帝也非是生而知之,无所不能的英主。

    始皇帝能有那么强大的伟业,靠的只是一个字:勤,而已。

    始皇帝每天睡眠不足三个时辰,通常平明之时,就已经在批阅来自天下的奏疏。

    他平均每天看的奏疏,加起来,足足有十石之重,堆起来,就像个小山一样。

    这还只是平时的工作量。

    若遇上大军出征或者灭国之战,那工作起来,三天三夜也不睡觉,是常有的事情。

    而汉朝如今的天子,以赵佗所知,远没有始皇帝那样勤政。

    甚至可以说拍马也赶不上。

    他的孙子赵胡就曾经与他说过,当今天子,是个喜欢与人闲聊的主,平常也不一定在处理政事,反倒是喜欢到处乱逛。

    遇上有意思的人或者事情,就会聊个半天,平常若是没有大事或者急事,政务奏疏都是交给丞相和尚书台去处理。

    他只会听个结果。

    毫无疑问,这样的天子,是不可能有跟始皇帝那样,靠着不间断的处理奏疏,获得无数信息和情报,然后通过敏锐的嗅觉和判断,知晓天下大事。

    那他是如何做出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