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节 破而后立(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想要重新厘定历史。

    百分之百的,只是皇帝闲得无聊,想找廷尉的司法官,尤其是那些负责保管历代律法原稿的持书御史谈一谈,生在几百年前的两个微不足道的小案子,顺便考核一下他们的业务能力,免得有人滥竽充数!

    假如外人解读错了。

    那也与永远正确永远伟大的天子无关。

    毕竟,历代圣王身边,也不乏有着想要蛊‘惑’君上的佞臣不是?

    当然,作为皇帝,刘彻可以不认同某些人说的某些话。

    但一定会誓死捍卫他们说话的权力!

    言论自由嘛!

    周公不就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就连桀纣,也止不住天下悠悠众口啊!

    只是,赵禹和诸位持书御史们,现在看着刘彻的眼神,却都是惶恐中带着期盼,期盼里又有着犹豫,犹豫之中夹杂着几分热血,热血里面,有个声音在大声呐喊:“说出来,说出来,说出吾辈法家士子数百年来的话,说出商君、韩非子的判定!”

    就差有人在旁边敲鼓助威,呐喊加油了。

    只是……

    说出二字,何其难也!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说真话的大臣。

    譬如冯唐,他就瞎说了大实话,然后……然后去楚国了……

    还有张释之,勇于直谏,敢于犯颜……然后……然后差死在了长安……

    要知道,这两个案子,不仅仅关乎了儒法,也不仅仅关乎忠孝。

    这是大是大非,这是汉室数十年来的政治正确!

    在这其中,牵扯的不仅仅是一个儒家的问题。

    那个深坑里蹲着的大鱼,说不定就有一条姓窦或者姓薄。

    那就是个火‘药’桶,一就着!

    但刘彻就是这么看着赵禹和持书御史们。

    一直盯着他们,这让赵禹和持书御史们在心里面承受了莫大的道德压力。

    法家的大臣的‘性’格,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对法极诚。

    诚到什么地步?

    明知道是死,也一往无前!

    想当初,赵禹等人南下处理齐鲁四王一案,那都是在家里吩咐好了后事,准备好了棺材,留好了遗书去的。

    每一个人都是抱着必死之心。

    便是留守的廷尉诸官,也都是送壮士赴死的决心,将廷尉官员送出长安的。

    自然,这些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所坚持的真理与世俗的矛盾之时,非常纠结。

    在事实上来说,法家的臣子们,除了少数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很纠结的。

    不要以为,法家除了出酷吏,就出不了爱民之官,有仁爱之心的官僚。

    历史上,吴起可以为士兵吸浓,西‘门’豹可以率领百姓同甘共苦,李冰治蜀,万民拥戴。

    而在法家著作里,也能看出来,法家的先贤们,绝对没有一个是希望用万千人鲜血来铺就自己的将相路的人。

    若他们是这样的人,那,法家的道统早就灭绝了!

    对于法家的人的心理状态,韩非子说的最好: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所以,一个合格的法家‘门’徒,绝不是滥杀无辜之人。

    法家杀人,那都是证据确凿的。

    也就是后来儒法合流后,学会了儒家的自由心证和诛心神功后,张汤才开始明‘腹诽’来打击政敌。

    而如今在刘彻面前的赵禹等人,无疑都是很合格的法家‘门’徒。

    所以,他们在刘彻的重压下,终于有些崩溃。

    当然,最主要的是,赵禹忽然想清楚了一个事情——陛下忽然要我说这两个事情,想做什么?

    答案不言自喻。

    皇帝,至少刘家的皇帝,一直都是这样,忽悠着或者说怂恿着臣子们去冲锋陷阵,自己躲在后面悄悄的把控局势。

    如今,天子的号角已经吹响。

    作为自诩为天子忠臣的他,还能有什么好犹豫的?

    于是,赵禹恭身说道:“陛下果真要听?”

    刘彻跟个好奇宝宝一样的头说道:“然也!”

    “陛下,以臣观之,若臣为楚令尹,斩直躬之父,而举直躬!何也?此大义灭亲!”赵禹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说道:“如周公诛管蔡,石碏诛其子,皆是如此!何也?杀一贼而安社稷!”

    刘彻听了微笑着没有说话。

    楚国直躬案,在最开始其实很简单。

    就是有个楚国人叫直躬,举报他爹盗羊,楚国当时当政的令尹听说了下面人的报告,二话不说,将直躬处死。(也有说法是直躬的父亲被判死刑,直躬请求替死,令尹准许他替死的行为)

    这事情,在战国时代,闹了几百年,儒法黄老墨,几乎全部被牵扯进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