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节 世界变迁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能刘彻活着,他们不敢反。

    但几十年后,刘彻进了茂陵,万一这些渣渣,学习波士顿人民,来一出仁川港倒茶事件,然后嚷嚷着要独立呢?

    作为皇帝,不能不防这一手。

    所以,这个事情,许九想要帮刘彻趟地雷,刘彻自然是乐意的。

    但,刘彻却得随时做好摘桃子的准备。

    “将王道给朕从临邛调回来……”刘彻闭着眼睛下令:“命为护军监军使……”

    左右先是都吓了一跳,以为那个曾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大宦官又要杀回来了。有人甚至差点晕倒,还好,刘彻之后的任命让他们松了口气。

    宦官们更是欢天喜地曾经,王道这个天子近侍,可是担任着中车府令的职位。

    史上,赵构就曾经出任这个位置。

    即使他因为某些事情,被放逐到了临邛,但地位却丝毫未减,依然握有大权,几乎就是天子放在临邛的耳目。

    “诺……”宦官们欢天喜地的领命,这些年来,为了填补王道留下的空缺,刘彻周围冒出了三个大宦官。

    他们或是专精于拍马逢迎、歌功颂德,或专精于背锅、卖惨,或擅长服侍。

    但,没有一个人能让刘彻满意。

    其实,刘彻一直想要一个魏忠贤这样的大宦官。

    够阴狠,够毒辣,还能有手段,帮他去做他不愿意脏手的脏事。

    可惜,到目前为止,刘彻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

    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王道去了安东,应该可以为朕做好随时夺取安东‘银行’大权的准备……”刘彻在心里寻思着:“但这还不保险……朕得多留一手准备……”

    毕竟,宦官虽然忠心,但处理事情的能力,却远没有文官厉害。

    特别是这种摘桃子的事情。

    略略想了想,刘彻就想到了一个人选:“袁丝不是去了南越两年了吗?是该给他挪挪窝了……免得外人说朕凉薄……”

    但现在却还不急,先派王道过去盯着,等明年在找个理由,将袁盎送去安东。

    当然,到时候也可能出岔子,换一个人去安东。

    将这个事情放到一边,刘彻睁开眼睛,问着左右:“长安城现在情况如何了?”

    长安考举在上个月的月中就拉开了帷幕。

    但这一次的考举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报考人数足足有三万七千余人,是去年的百分之一百七十。

    虽然,回锅肉居多,但是,元德一代,也首次展露身手。

    所谓元德一代,是指成长和受教育在元德元年之后的新新士子。

    这一代人,比他们的前辈,视野更宽阔,想法更多,见识也更多,尤其是自信心上,远超了他们的前辈。

    毕竟,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汉室的崛起过程。

    元德二年,伐朝鲜,四年,马邑之战,五年高阙之战,六年燕蓟之战。

    这四场大战,底定了汉室东北亚霸主的地位,同时也宣告了东亚怪物房游戏的尾声。

    与史上强汉盛唐时期的年轻人不同,元德一代,对于世界的了解和掌握,远超那些强汉盛唐的人物。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之中,有安东大开发和加恩封国、淘金潮的出现,更有着种种有关身毒与西域的情报与信息。

    他们知道,打败匈奴,只是一个开始,而征服世界,才是他们的使命!

    自然,这一代人,是刘彻一直在等待着成熟的一代人。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未来大汉帝国的支柱和嵴梁。

    因为,他们打小就接受了殖民思想和理念的熏陶,成长在大汉民族主义浓郁的环境里。

    他们是天然的殖民者,最好的殖民地官员。

    只是,暂时来说,这个世界,还没有他们什么事情。

    太宗一代和仁宗一代,才是统治世界的主流。

    他们想要接班,再过个十年八年再说吧!

    “回禀陛下,少府和京兆尹,今晨来报,说是考举将在今日,进入第二轮……”一个宦官阿谀着说道:“托陛下洪福,此番进入第二轮的士子,足足有一万八千余人……”

    考举过了第一轮,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大部分都是蔷夫、游徼一类的最基层的事务官,甚至是更基层的斗食。

    而且淘汰率非常高。

    每年,至少有一半的考举士子,在竞争或者官场斗争之中被人赶回家。

    但能够熬过第一年的人,却基本都具备了在官场的生存能力。

    许多人甚至出现了逆袭在这个政绩为王的年代,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就像现在刚刚上任的长安令杨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于人才,特别是能做事的人才,刘彻不会去计较他们的出身和做事方法能成功的人,就是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三代圣王留下的成功秘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