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4章 造纸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要更多……”

    从赵无恤开始让公输克试制纸张起,年轻的公西赤便一直持反对意见。当时赵无恤忙着领兵去鲁城火中取栗,所以并未理他,孰料回来后子华又数次进谏。

    这是一场无恤未曾想到的,初生的纸张与正走向鼎盛的竹卷、简牍之争!

    无恤造纸的初衷之一,便是要造出一种更容易传播知识的书写材料,为推广领地内的乡学‘蒙’学做准备。

    儒家搞教育起家,在推广教化上是很积极的,对赵无恤打算恢复乡学的做法公西赤表示赞同,但在制作书写材料上却有了分歧,他负责的邑三老之职本就是管礼仪、祭祀、教化的,所以有发言权。

    赵无恤从前在晋国新绛公学时,曾在泮宫外见过处竹简工坊。其制作过程,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以便书写和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

    随后再用麻绳编缀起来,就可以用来书写,此物经久不坏。而木牍的制作更简单。

    所以公西赤说:“《尚书.多士》言,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此物传世已久,赤用起来也没感觉到有何不方便,何苦弃彼而用此?”

    “竹简没什么不方便的?”赵无恤已经无力也无法吐槽了。

    他造纸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想让自己,让乐灵子阅读时舒服。

    这时代读书可是种体力活,好学的士大夫出‘门’都是将简册整车整车的拉,所以才有学富五车的说法。

    赵无恤一日翻阅一石公文是常事,不过比起后世秦始皇的一日百石算不了什么。←→←书の阅但习惯了后世快速阅读和书写的他对在竹卷上缓慢的笔削速度十分抓狂,之前没有闲工夫来折腾。只能强迫自己适应。现如今领地也有了,人手工匠也齐全,当然会造纸来方便自己,顺便作为一种三邑特产售往各地创收。

    但公西赤没有后世的书写体验,自然认为竹简是最好的工具,应该在竹木比较多的地方建一个制作竹简的工坊,而不是耗费人力物力来研制这种不知可否使用的“麻纸”。

    闻言后,赵无恤也并未生气,而是扫视一起来的几个亲信。

    计侨等人是‘春’秋典型的士,效忠于主君是一回事。但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极有主见的,并非唯无恤是从的应声虫。对此赵无恤持鼓励态度,他并非真正的“圣贤”,前世也只是个普通人。凡事哪能没有错漏?正需要一些有独立观的属吏来拾遗补缺呢。

    和公西赤一样看法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自己虽然可以强行拍板,但若是能说服他们当然更好。

    于是赵无恤索‘性’招呼众人在空地的竹席上坐下,正好瞧见不远处小公输班怯怯地躲在一个木架后,便让公输克将他召唤了过来,陪坐在旁。

    赵无恤对小公输班是极其重视的。他宣布工匠坊内此子可以随意进入、观看,他若是做什么器物,也不得阻拦,注意安全即可。虽然比较渺茫,但无恤其实还是希望他能带给自己惊喜,搞发明出来,但一直都没有就是了。

    他也觉得自己是想多了,七八岁孩童,除了玩具竹马外,还能做出什么来?

    小公输班自打造纸坊建立后,就在里面可劲的到处跑,每天分别蹲在地上,好奇地观看各个工艺程序,因为赵无恤的那道口令,他父亲也懒得管他,由着他来。

    却听无恤说道:“我听说过一句话,叫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书于竹帛,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天下的书写记事材料无非是甲骨、金石、绢帛和竹卷简牍等几种,当然,现如今又多出了纸。”

    殷商时是甲骨文最为鼎盛的时期,周人虽然敬天,但对鬼神的崇拜却有所收敛,甲骨从周初开始已经渐渐被淘汰,只用于卜辞记述。周人倒是更喜欢直接将字用铜削铭刻在青铜器上,以传后世子子孙孙永葆是用。无恤还知道,居于西鄙的秦国人对石鼓文情有独钟,后世出土过不少。

    由于这几种材料的局限‘性’,文字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周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巫师和贵族数百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和木牍的出现才得改变。

    他反问道:“子华你在甲骨和鼎器上刻过字否?比起在简册上用笔削书写的速度如何?你喜欢哪一种?”

    “自然是喜欢用竹简,金石、盘盂不如简册之速也。”

    公西赤擅长接人待物的礼仪,还有祭祀,所以这等事情自然是本行。

    的确,公西赤对竹简极其推崇,也不是没原因的。比起先前的那几样,它的书写速度、普及程度都有很大提高。也正是竹简的出现,加速了思想文化扩散,才形成了后来的百家争鸣,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的思想得以流传后世。

    “没错。铭刻自然比不上书写简单,不过当下却有种东西书写起来比竹简更快更方便,班,你可知是何物?”

    赵无恤觉得。小公输班虽然才七八岁,却是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