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1章 我见泰山崩于前(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你这个范邑下士为何要投靠过来?”

    那“范邑下士”也不言语,只是神秘地笑了笑,走了。他们还待继续追问,前面却传来军吏急躁怒吼:“起来起来都起来!将兵刃拿好!”

    ……

    开战了么?鲁人们一个机灵蹦起,个子高的连忙站直身子,踮起脚尖向前眺望。个子矮的则只能贴在人背后,回想着方才那武士说的武卒之强大,感受未知的恐惧。

    头何时会有雨一样的弩矢落下呢?

    那些放平长矛的武卒,开始趟过济水,朝对岸迈进了么?

    他们前后左右都是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硬着头皮,等待命令。

    鸣鼓就前进,鸣金就后退,那些花花绿绿的旗帜辨识起来太难了。他们做不到,可这两必须牢记在心。

    “哐哐哐!”

    鸣金,是鸣金!

    手里是汗的鲁人纷纷松了一口气,他们开始转身。朝背后挤去。

    “快退,快退啊!”

    “怎么回事,不是要渡河作战么?怎么就退了啊!”

    “鸣金就是撤兵,不用打仗了!”

    谁也没想到,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鸣金。就在鲁军后阵制造出了小小的混乱,有的人想朝前挤,他们是民风彪悍的泰山一带人士,出发时心情迫切,梦想通过战争赢取财富和荣耀。但多数人却想往后撤,他们胆怯而寒冷,只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军吏们在拥挤的人潮里拼命想传达正确的命令:“不是撤退,是退到半里开外!不要乱,不要……”

    话音未落,那军吏腰间就挨了一短剑。顿时无力地瘫倒下来,被无数只脚踩到下面。

    是方才一个劲夸西鲁,夸赵无恤的那个“范邑下士”下的狠手,他还有几名助手,此时将血往脸上一抹,便在人群里嘶声力竭地喊道:“快逃啊,季氏败了!”

    ……

    “怎么回事,不是让鸣金退到半里外列阵么?怎么后阵却乱了?”听到身后的喧哗和争吵声,推攮声,季孙斯不满地回头。质问自己的传令官。

    “或……或是军吏和兵卒不明号令,将短鸣金当成了长鸣金……”传令官额头直冒冷汗,回答吞吞吐吐,心里却叫苦不已。

    他是季氏亲信家臣。所以知道很多内幕,早在六七月间,大宗伯孔丘就提出了堕四都的建议。然而季氏一直拖到九月中才动手,这不是没缘由的,将鲁国各大夫召集起来撑场面,至少就费了整整一个月时间!

    这才有了今日“公徒三万”的盛况。可内里,这三万人却虚弱不已。

    鲁国亩产低,丘陵地带没什么出产,曲阜的仓禀也不富裕,粮食只能勉强供应得上,兵卒们自带的粮吃完了,如今是饥一顿饱一顿。冬衣更是不用想,三万件冬衣?季氏倒是有这资本,但季孙斯却舍不得给。

    此外,这些兵卒多在各自大夫手下狩猎操练过一两次,三万人的合练从未有过,所以别说配合的默契,连号令旗鼓都没统一起来。

    一般指挥部队的鼓,有命令旗帜开合的,有命令兵车驰驱的,有命令步兵前进的,有命令交兵接刃的,有命整齐队形的,有命令起坐行动的。这六种鼓都必须规定齐全。此外鸣金也有许多,比如短鸣是暂退百步、五百步、一里等,长鸣则是全军撤离。

    有以上缺陷的三万大军,就像是血脉不通畅的巨人,脑子下令说抬起左脚,右脚却动了起来,如此,被一个鸣金扰乱了阵型也就不足为奇了。

    季孙斯气得直咬牙,这所谓的大军里,来自各邑大夫的兵卒占了一半,其余则是三桓的老底子。最可气的是,那些杂兵一通哄乱也就罢了,可居然连叔孙氏的兵也闹腾着往后撤,这又是怎么回事?叔孙州仇作为大司马,为何如此御下无方!

    若非季氏和孟氏之兵还稳着阵脚,若非公良孺跑过去弹压住了叔孙氏的慌乱,鲁军说不定就举阵皆溃了!

    孔丘的弟子高柴过来建议道:“执政,正如我所说的,现在不能再退了,阻敌于济水畔比较安全些。”

    季孙斯也开始后悔了,方才他的儿子季孙肥被赵无恤扔下船,以难看的姿势游了回来,向他通报了赵无恤的无礼傲慢,还有对季氏,对三桓的宣战!

    当时季孙肥哭丧着脸道:“他说父亲没资格让他俯首低头,要吾等后退一些,他亲自率军过来与父亲来一场堂堂正正之战!”

    季孙斯不气反笑:“赵氏子真是傲慢得不行,居然要渡水来攻我?真把自己当成战无不胜的师尚父、先轸了?好,那吾等便退,待他半渡时再突然击之,则赵氏必败!郓城必堕!”

    至于和赵无恤约好的堂堂正正之战?鲁国人虽然号称礼乐之邦,但却从来不讲究这么,当年长勺之战,就是靠了不讲规矩才战胜强齐的!

    他忘了阳虎之乱时对救民恩人的千恩万谢,恶狠狠地说道:”这一次,哪怕是得罪了晋国赵卿,我也要将他逐出鲁国!”

    反正若晋国怪罪起来,转身投靠齐国就行了。齐国虽败,但元气未伤,齐侯的使者多次游说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