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7章 绝笔春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得知孔子死讯时,赵无恤已至邺城近郊,他没有多发议论,只是默默地说了这八个字。

    赵侯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发长篇大论,因为,活着的时候不能用孔子,死了却假惺惺地作祭文哀悼他,这在孔子看来,是不合礼的。

    更何况,赵无恤也难以对孔子的一生,做出一个恰当的评价。

    历史上,他本来是春秋战国诸子中的一位,至多算私学的首倡者,笔下的《春秋》,成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但是他死后,随着汉代儒家地位的日益尊隆,孔子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学派诸子。到了后来,甚至有人认为,孔子曾经真地接受天命,继周而王。他虽然没有真正登极,但是就理想上说,他是君临天下的无冕之王,素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句话,被认为印证在孔子头上……

    但现如今,孔子的地位,将与历史上大为不同。

    “你不再是一座被后人越拔越高的高峰,也不是‘夫子不出,万古如长夜’的明月,而是这时代群星璀璨中的一颗。”

    “夫子啊,这是你愿意看到的,还是你不愿意看到的呢?”

    伸出手,接住缓缓落下的雪花,赵无恤想起了在叶县小庐内的对话。

    对于赵无恤要取代周室、为天子之事,孔子没有义愤填膺地谴责,也没有幡然醒悟的祝福。

    他只是让赵无恤靠近,在他手上,用佝偻衰老的粗糙手指,写下了一个字,然后将赵无恤的手掌合上,权当是送他的唯一东西了。

    那是一个“王”字。

    “上古仓颉造字,王乃三横一竖。三横分别代表天、地、人。一竖,则是指参通于天地人者,是谓王!”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所谓王者,必要兼三才而有之,方能君临天下……”

    “子泰啊,你有王者之志,然有王者之心乎?你,可否准备好了?”

    这算是孔子留给他的最后遗言罢。

    任由雪花在掌间融化,赵无恤回过头,他看到了浩浩荡荡的赵国大军,在白雪皑皑的冀州之地,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纵然天气寒冷,但穿着厚厚冬衣的数千羽林军兵卒却十分兴奋,一也不喊冷喊累,一边喊着豪迈的口号,一边前行。

    因为他们正在做周革殷命之后,再未有过之事他们搬运着笨重的成周九鼎,迁往邺都!

    九鼎有多重?

    江山有多重,九鼎就有多重!

    当此时此刻,中原万里江山,已被赵无恤兼而并之,重如九鼎,赵无恤也能将它们纳于心中。

    “实至而名归,夫子,我准备好了!”

    公元前476年隆冬腊月,孔子死,九鼎迁,一个名为“春秋”的时代,就此终结!

    ps:第二章在下午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