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仲尼弟子(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好,你过来帮为师磨墨,也看看子贡寄来的信,上边可是有不少好事。”

    “好事?”颜回敏锐地发觉,夫子今天的声音不太一样,比往常多了一丝‘激’动,究竟是什么让一向冷静的夫子如此高兴?

    他凑过去一看那简牍,上面简略记述了最近一个月,晋国发生的政事和趣闻,几乎都与赵氏有关。

    一是在赵氏在猎场里捕获了祥瑞白麋;二是诸侯间素有贤名的宋卿乐祁在晋国遭到逮捕;三是赵氏庶子无恤在领地上颁布了“止从死”的法令。

    看到最后一条,颜回顿时了然,夫子可是最反对以活人殉葬的,赵氏此举,正中夫子下怀。

    孔丘叹了口气,说道:“十年前,晋卿赵鞅铸铁鼎,在上面篆刻刑法。当时我说过,晋人放着唐叔虞和晋文公传下来的秩序不遵守,却以赵宣子之法作为成文法颁布,是‘乱’相的征兆。一切以固定的刑法为准则的话,谁还会去尊重贵族的命令?从此之后晋国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所以我预测,晋是要亡国了。回,你怎么看。”

    颜回回答道:“赵宣子之法,是晋国在夷之蒐(前621年)的时候制定的,那是君不君,臣不臣的年代,当时的制度如何能用于百年之后?”

    孔丘拊掌而叹:“然也,所以那次铸造刑鼎之后,我看那赵鞅,便知其与吾道不合,道不同,不相为谋。”

    “可如今看来,他的那位庶子赵无恤,竟是颇有仁心,以陶俑草人等替代活人,并以法令形式颁布,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也是变赵氏‘乱’法为善法的先声。”

    孔丘说着说着,就站了起来,高大的他有些‘激’动地在狭小的堂屋内来回踱步。

    “我本来还奇怪白麋为何会在赵氏之地上出现,白麋是仁兽,天下有道时才会出现,无王者则不至,可这世间浑浑污浊,白麋为何选择这时候现世?恐怕就是赵氏小君子这一仁义之事的征兆啊!”

    “虽然为师一直提倡克己复礼,但殉人这种不仁不义的陋习却不包括在内,因重死者而损生者,是偏离了仁道。”

    “不过,赵氏子此举还是不够尽善尽美,我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何,一是陶俑制作得太像人了,似人则为不仁,不仁则残忍;二是‘浪’费,‘浪’费则不恤下民,有损后人。死者的陪葬品应是象征‘性’的草人泥马,或者是现世中已经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

    “夫子所言甚是。”

    孔丘停了下来,捋了捋胡须道:“尽管不够完美,但此等大事不可不加以记述。”

    于是他重新坐下,摊开了一部竹简,左手铜削,右手‘毛’笔,开始如实记述。

    颜回侧目看去,只见青黄的竹片上,墨字跃于笔尖。

    他小声地念了起来:

    “公六年,晋赵鞅、宋乐祁狩于绵上,失礼也;赵氏子无恤获白麋。”

    “冬至,晋人执宋行人乐祁;赵无恤止从死,赵鞅许之。”

    “白麋者,瑞兽也,有仁者则至,无仁者则不至。仲尼曰:孰为来哉!赵氏将兴乎?”

    ……

    求收藏,求推荐,第一卷至此过半,明天回归主角,孔子这人真心不好写,喜欢他的也好,讨厌他的也好,见仁见智吧……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