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二章 治乱?治平?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经就如何安定爪哇局面拟定出来了一份极为详细的实施方案。

    在爪哇推广教育的基本方针是第一教育爪哇土人爪哇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爪哇土人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爪哇将和中国内地一到共存共荣。第二则是推广汉语教育,要让整个爪哇形成一种以说汉语为荣以说土话为耻的分为,大小商店的招牌一律用汉字书写。第三则是要鼓励当地土人改汉名、汉姓和跟汉人通婚。

    “千里石塘在汉初便已经有了记载在典籍上,所以。爪哇岛上各处民众,皆是我中华赤子,与台湾各个遗族相类!”从典籍之中找到了关于爪哇和南海各处岛屿的称呼,并有了有民众南下出海谋生的记录,郑森便堂而皇之的将在台湾的经验复制到了爪哇。而且,还替那些土人省去了寻找一个祖宗的过程。

    除了学校教育,郑森更是重视对爪哇岛上校外广大民众的社会教育。按照有教无类的标准,这种教育不分年龄与性别,它具有专门的教育设施,这些设施,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注重精神教育。二是注重实务教育。

    社会教育的复杂程度和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所谓戏剧教育,黎慕华原来组织编纂的几个经典剧目被戏班子组织巡回各地进行演出,虽然有的词句听不懂。但是大概的故事情节却是都能看的明白的。报刊杂志,印行各类教育小册子和传单;举办产业展览会,宣传南中的强大与富裕;礼仪教育,褒扬封建传统中的孝子节妇、祭孔祭神;此外还有娱乐教育、青年教育、成人教育、讲演、图书等,共十大项之多。

    社会教育主要的突出特点就是教育手段多样化、教育方式灵活化,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设施,使其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教育。注重借助中国传统礼教和南中的教材课本相结合,同时,尽量避免那些宗教因素的介入。一些在爪哇也有传播的儒家文化观念,经过郑森叔侄组织人手进行偷梁换柱的改造、包装,与南中的各种理念结合而成,于是乎,原本极为被南粤军民鄙视的落后腐朽思想,摇身一变为至高无上的思想观念。“忠孝”历来被奉为中国古代家族统治的思想武器,利用儒家的“道德仁爱”、“忠孝”对民众进行所谓的礼俗教育。

    第二则是强调实务教育,根据工业,主要是采伐业、木材加工业。采矿业,冶炼业,造船业,渔业捕捞等行业进行培训。

    话说。当年鬼子在东北推行的初中教育就搞得是单科教育,在初中时就进行工业、农业、商业培养,这么一来初中毕业生就能够直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

    随着日本侵略战争在东北地区的不断深入,尤其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满教育进一步采取了适合战时体制的措施,确立了战时教育体制。强迫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大量体力劳动,来强化战时训练。战时教3、强化军事训练。为了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日伪加强了对东北青少年的军事训练。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并具有如下突出特点:1、重视时局教育。2、加强敬神、拜神教育。除灌输日本法西斯的“武士道精神”和阶级服从的思想外,还有教练、射击、指挥法、防毒、军事讲演及其它有关军事上所必要的诸多训练。4、“勤劳奉仕”。“勤劳奉仕”,是对东北青少年进行的强制性劳动,其核心为“国民皆劳”,即东北青少年要为支持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进行艰苦劳役。

    经过鬼子多年的推行教育,在伪满洲国各地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当中,已经不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是满洲人。这还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化氛围的古老国度当中,便收到了这样的效果,在爪哇岛这种基本上没有什么强势本土文化的地方,效果又该如何呢?

    在郑森强力推行这些制度和手段之后不到半年,在爪哇各地,便悄然出现了一股风潮,以说汉语为荣耀,以说爪哇土语为耻。

    许多的汉人更是敏锐的发现到了一条生财之路,教授那些与汉人、倭人混杂在一处的爪哇土人学习汉语。一时间,爪哇岛各地各式各样的汉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那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和九十年代要求全民说英语,英语要从娃娃抓起时新东方门口排队报名的样子差不多。

    只不过,这个时候,郑森与吴六奇早已奉调离开爪哇,这里只有类似于白行久这样的巡警辅助人员驻守了。(未完待续。)

    ...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