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三十五章 避祸桃源,重镇佛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将松江府一带的物价迅速推高,让原本就居住于此的人们叫苦不迭。

    一席话。便将李沛霖从隆盛行调到了公事房,每日里组织商情司、调查室的分析人员分门别类的将多尔衮、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等人的材料和军情汇聚到一处,进行分析研究。

    为了便于探讨,李沛霆别出心裁,干脆指定了一组人专门扮演多尔衮和辽东反贼集团,“你们便当自己是鞑子,想鞑子之所想,急鞑子之所急。就把自己当成鞑子,替主公好好的想,琢磨一下多尔衮那厮会如何行动。“

    同样的。也是各有一组人扮演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这三个纵横江淮河汉之间的大贼头,揣摩他们的动向。每日里这四组人忙得不亦说乎,互动的十分热闹。

    佛山之行,却是因为他熟悉经营之道。懂得如何恢复生产,故而李守汉带着他和一大群商情司的执事人等兴冲冲的到佛山来换换脑子。

    佛山,经过了两广的抗粮抗税风潮,变得凋敝了许多。原本日夜不停星火冲天的大小数百座冶铁炉,只剩下了百余座还在勉强支撑着。所出产的铁料,也大多是打造些农具之类的粗笨家伙。那些火铳、火炮刀枪之类的高附加值产品,却是寥寥无几。

    “军兴以来,佛山被祸最重。铁料难求,课税又重。好容易打造些东西出来,不是运不出去就是半路被各地豪强抢了去。城内外的大小冶铁作坊,工场,开一间便倒一间,徒呼奈何。”

    随行人员听得三水县知县为李守汉介绍着佛山破败的情形缘故,个个都是心知肚明,但是脸上却是一脸的悲天悯人情怀。如果不是李守汉大举向内地输入铁料和各类制成品,将佛山的冶炼业和制造业打得落花流水,又令广东的官府衙门继续征收各种捐税,让佛山的相关行业纷纷破产,各种从业人员或是被卷入造反抗捐的洪流,或是渡海南下到河静的铁场做工;只怕佛山依旧是富庶安逸的所在,人们早起吃吃大良野鸡卷、大良磞砂、大良姜汁撞奶、炸牛奶、双皮奶、小凤饼,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鸭、水晶饺、甘笋蒸饼、西樵大饼、佛山九层糕、石湾鱼脯、佛山柱侯酱、蚕蛹、白糖棉花糕、应记云吞面、金源酒家甘笋蒸饼、汾宁白糖棉花糕、状元及第粥、盲公饼、高明濑粉,喝喝状元及第粥,晚上听听粤剧,下午吃吃点心如此安逸恬淡的打发时光。

    “主公,军兴以来,只怕佛山最赚钱的铁工场便是打造专门卖给北方鞑子和辽东反贼的广锅了。”李沛霖不无得意的在李守汉身边为三水知县补充。

    明朝建立,已经遁回北方草原的蒙古民族,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掌握冶铁技术,此后不得不从中原王朝“进口”生活必需品的铁锅。而另一方面,明朝政府忌惮少数民的强悍战斗力,生怕出口的铁锅被毁炼成武器造成遗患,转而将其纳入战略资源的范畴,称之为“锅釜重器”,严格限制其出境。《大明会典》明文规定:“铁锅并硝黄钢铁俱行严禁,市场定于大同镇,每年一市,每市不过二日。”一方强烈需求,一方百般限制,于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政王朝之间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外交大戏。对前者而言叫“求锅抢锅大战”,对后者来说则称得上是“铁锅保卫战”了。

    史载蒙古部落当时“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经年无从得锅,间有临帐借锅而煮食,或以马易锅”,“分子嫁女有一锅而各分其半”。如此缺锅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李沛霆的隆盛行向北方的蒙古部族、索伦人和辽东反贼们出口的各大宗物品当中,广东铸造的铁锅便是获利最为丰厚的。

    所谓“广锅”。原因是“广锅生铁不受炒炼”,而且“毁则不可复为兵”,即仅可以用来蒸煮,不能翻炒,刚好契合蒙古等少数民族煮食之习惯,更为关键的是广锅很难再被毁炼成武器,这是明朝政府最为关心的一点。为论证此观点,有人又做了如下实验统计:广锅十斤可以炼得五斤铁,而且质量差到“尚未堪打造”,况且广锅本身价格又高,所以大臣断言蒙古吐蕃女真等部不会傻到拿那么贵的锅来炼铁:“虏虽至狡,孰肯以难得日用煮食之具而自毁炼?”

    李沛霆的隆盛行,便是从佛山等地采购了大量铁锅之后,海运北上,去同辽东反贼、蒙古部落、索伦人进行各种贸易活动。用来交换一切双方可以交易的物品,从中获取暴利,绝对的暴利!

    “主公,若是重新振兴当日佛山的冶铁制造盛况,只怕要动大力气。眼下各处的冶铁炉,同河静的炉子相比,容量小不说,而且大多以木炭为燃料,耗费工本过高。臣下以为,应该首先从制造业着手。令佛山各处铁工场为我南粤军打造一应所需之物,为隆盛行制造各种贸易所需物品。由表及里,渐次推进。”

    随行的户司官员段倚弘略略沉思了一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未完待续。)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