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老实的幸福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75章 八百七十五,没羞没臊的二货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在说着话,左右也没离开孙女户口的事儿。

    窦妻饭桌上没怎么说话,她这个当奶奶的是个纯粹的家庭妇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私下里,她还是很有自己主意的,推了一把即将入睡的丈夫说,“唉,我说,二表哥的那个儿子能办成吗?”

    老窦同志喝了酒,犯困呢,不耐烦的挥了一下手说,“你瞎操什么心?不行?二表哥能那么说?真是的,睡觉。”

    被丈夫噎了一句,窦妻有些不服气,只是多年来的习惯,没反驳,坐那儿自己寻思。

    这个事儿起因有些巧,还得往回倒。

    窦家有个邻居,一直跟他家有矛盾,原因很扯蛋,就是起房子的时候,邻居家偷偷的多起了一层砖,这在乡间是很严重的事儿。

    盖房子绝不是自己家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多少层砖必须跟周围邻居家一致,否则,只有打架。

    窦家还算厚道,闹归闹,没出大圈儿,但两家关系直接降至冰点,前后院的邻居再无走动,胡同里碰了面,都是别过头,各走各的。

    也就是今年,那家邻居家的儿子突然转学走了。

    都要高考了还转学?

    事情蹊跷,邻里之间传言就多了起来。

    后来才知道,那家把孩子户口通过关系,转到了癸省,癸省什么样儿,窦家不知道,就是从邻居口中得知,那里的高考分数线低,邻居家孩子在本省考,未必有学上,可到了癸省,极有可能是重点大学。

    重点大学啊,那孩子命运直接转折,未必真的就能如何,但起点就高了太多。

    邻居们谈论这个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羡慕,叹气的也是暗自埋怨自己没本事,也没那样的亲戚。

    窦家一开始真没多想,听听就完,跟自己家没屁关系。

    可自己孙女回家来说,班里好几个同学都转走了,那些省份呢,全是靠边儿那种。

    老窦同志还是没当回事儿。

    可他儿媳妇不干了,到处扫听,终于闹明白了缘由,原来户口到了外省,上好大学是那么的简单。

    这个事儿就提上了家庭日程。

    窦家的小孙女学习还算可以,年纪中上游,按照往年的经验看,一本就别考虑,努努力,有机会上二本线,挥差,就难说了。

    没有别人的事儿,窦家也不会想太多,就怕有人比着。

    就这么一个孩子,要是不能给她创造个好条件,心里就过得去。

    问题是,户口就那么好转?

    实际情况是,不容易,很危险。

    第一,要花钱,很多钱。

    第二,不安全,哪怕花了钱,上当受骗的概率相当高,碰运气的成分太大。

    第三,得有强有力的关系,能够给你妥妥的办好,相较于花钱办,靠谱的多。

    窦家邻居就是有个亲戚,据说在癸省大小是个领导,听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儿媳妇说了句,‘这可是欣欣一辈子的大事儿!’,老窦家也定下了章程,必须得弄。

    怎么弄?

    窦家家庭条件还成,靠着什么吃什么,整个径县到处都是煤矿,家家户户都吃这个,窦家也不例外,养了几辆拉煤车,也算殷实。

    可那点家业,搁在办户口这种花钱的大事儿上,完全靠不上边儿。

    关系呢?

    在县里还行,多少有点亲戚吃公家饭,用不上啊,出了省,那点芝麻粒儿大小的官说话一点都不好使。

    老窦同志本来打算放弃了,折腾了好几天毫无头绪,还能咋办?

    那天吃饭的时候,正好赶上孙女放假回来,一个月才二天假,做了不少好吃的,吃了不大一会儿,老窦同志放下酒杯,刚说这事儿不成。

    孙女默默放下筷子,掉了泪。

    儿媳妇也阴沉着脸,虽然没说什么难听的,那脸够明显了。

    至于儿子,也端起酒杯,一口闷了下去,不言语。

    特么的饭就没法吃了。

    老窦同志老伴儿猛然间想起来,那年到滨城去参加个白事儿,不是说二表哥当官了吗?

    “按滨城不是有亲戚吗?二表哥,官也不小呀。”

    老窦同志沉着脸说,“他那是滨城,能管得了别的地儿?”

    小窦跟他媳妇顿时无语了,滨城啊,那地方比冀北分不知道低了多少,您老到底懂不懂?

    科普吧,小窦赶紧给他老子说了说全国的形势,反正就是,滨城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地方,相当的好。

    “他比我还大,应该退了吧。”老窦同志还有点疑虑。

    儿媳妇接了话儿,“就算退了,人家能量也是有的,试试呗,实在不行,咱自己认命!”

    “那成,明儿准备点东西,咱去滨城。”

    就这么着,老窦一家到了前苏。

    吃饭的时候,老窦跟他二表哥,也就是王嘉起说了孙女的事儿。

    王嘉起沉吟了几秒,说,“滨城是可以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