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之动力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那一抹烈焰的风情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后,驻日美国海军司令部递交给日本防卫厅的调查报告中如此写道:

    八月十二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独立号”航母战斗群,第147战斗机联队出动数架F14战斗机执行突发任务,归程时由于导航系统故障准备降琉球的普天间基地。更多小说 ltxsba.com

    编队航行至距普天间基地一百一十公里时,一架F14战斗机的节流阀突然失控,导致整个F14编队被迫进入超音速状态……。

    美国海军对于部分海自队员在八月十二日的遭遇深感同情,对F14战斗机节流阀的性能故障表示遗憾。

    这篇公文驻日美军只是在事实上承认,那天的事情我参与了,又从物理逻辑上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飞超音速。

    至于其他意思?对不起,统统没有。

    媒体追问?对不起,军事机密无可奉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日本海上自卫队89812超音速事故”的真相,一直等到新世纪互联网普及后的信息时代,才被某个恶意满满的家伙不小心流露了出去。

    对于此时身在现场的加藤鹰来说,眼下所面临的状况绝对不是驻日美军那份狗屁不通的公文所能解释的。

    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速铁路为了确保相向而行的列车会车时安全,强制规定线路之间的间隔至少要保持五米。

    就算如此,会车时相对速度只有0.53马赫的高速列车,所承受的冲击压强每平方米也达到了一吨,相当于一辆共和国的99式主战坦克从车体上碾过。

    距离地面20米高,自重二十余吨,速度达到1.2马赫的超音速战斗机掠过时,对地面所造成的冲击又相当于几辆99式主战坦克碾过?

    这种严肃科学问题,对于那些正在那霸码头物资中转场地上,豕突狼奔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队员们来说。实在是个难以回答的艰辛问题。

    看着座舱外迅速接近、满地乱窜的日本兵,宁雷落寂的轻叹了口气。

    虽然源自基因中的情感如海潮般驱动着手指,扣下管控着M61火神式六管机炮那颗无比鲜艳的红色发射按钮,可理智和荣耀死死的把这股情感压制在宁雷心灵的最底部。

    推杆,转舵,加油门,宁雷眼前的天地开始无比快速的旋转起来……。

    加藤鹰从未想过。红色会在自己的生命上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

    7.3秒能做什么?加藤鹰刚刚声嘶力竭的喊过两次——闪避!卧倒!!那群王八蛋超音速了!!!

    奔袭而来的F14战斗机已经近在咫尺。

    数十米宽的庞然大物如暴烈的热带气旋压顶而来,伴随着悄然出现毫无声响死一般寂静更是增添了无比诡异的恐怖气息。

    恍若从地狱中翻滚而出的大团烈焰,一抹炽热的红色在加藤的眼底上迅速放大,转瞬间盖住了整个瞳孔。

    加藤拼命的鼓动着喉结和声带却发不出半丝声响,好似一条在沙滩上垂死的鱼。

    那抹烈焰般的金红色越来越近了,一股无助的战栗感快速的占据了加藤的身体和灵魂。我要死了么?巨大的悲伤充斥着加藤的思维。

    毫无预兆,加藤眼前的大团烈焰猛然翻滚了起来,带着一条金色的残影快速划过加藤的视场,消失在左眼上方的空间,紧接着又有三道浅灰色的轨迹从加藤视场的左侧边缘、右侧边缘和顶端一掠而过。

    还没等到加藤作出转头寻找跟踪那架金红色F14战斗机的动作,随之而来的狂暴气流迅速把加藤掀飞在半空之中。

    映入加藤眼帘的,依旧是烈焰般的红色。不过却不是那架如从地狱中行驶出来的F14战斗机,而是凝聚着大日本帝国海军近百年光辉与荣耀的旭日太阳旗。

    迎着那霸港的夜风,悬挂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二护卫队群朝雾级驱逐舰DD152山雾号和DD153夕雾号多功能桅杆顶端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队旗,已经燃起了两团橘红色的火焰。

    在太阳旗的下方,距离桅杆顶端较近处的数面五颜六色的国际信号旗也在跟着一起冒出数股黑烟,很明显,刚刚那架金红色的战斗机尾焰扫到了“山雾号”和“夕雾号”的桅杆。

    还没等到加藤落地,被F14战斗机抛在身后如雷鸣般炸响的音爆滚滚而来。

    几乎是在瞬间。停靠在那霸码头上的六艘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的舷窗都不约而同的颤动起来。

    当颤抖的频率达到极限,舷窗上的玻璃先是一滞,转瞬间炸成无数块细小的碎片,如漫天飞雨般从舰桥上簌簌而下。

    在被巨大的音爆震昏之前,山雾号舰桥上那圈猛然乍起的细碎白烟,就是加藤鹰八月十二日夜晚所留下的最终记忆。

    克鲁斯的全身已经湿透,往日里坚定如磐石般的手臂微不可察的颤抖着。虽然眼下的座机已经跃起到上千米的空域,不过克鲁斯依旧无视普天间机场就在眼前的事实,放任着战机继续爬升。

    临行前克鲁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简单的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