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八十六章 精彩纷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舍儿俯首称臣,真是丢儒生的脸。”

    裴清风笑道:“韩艺这万有引力虽无大用,但确实有点意思,该夸得还是得夸。”

    言外之意就是雕虫小技而已,夸夸何妨。其实他心里是最不爽的,因为他就是看不起韩艺,但他忽悠非常纳闷,为什么那些大儒会支持韩艺,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再去利用儒教去打压韩艺,只能从这万有引力上面着手,若是能够推翻韩艺的理论,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这也是他今日来的目的。

    但是这么一来,他怎么跟韩艺玩?

    在苦苦等候中,凤飞楼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这些儒生兀自是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一个接着一个的进得楼内,虽然非常拥挤,但是一点也不乱。

    入得楼内,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让人又恨又爱的红布,它给予了观众期待,也给予了观众失落。

    过得片刻,红布慢慢张开。

    这一幕就让大家有些吓到,不是孔子,而是一个君王穿着的中年人,很快这个人的身份就揭晓了,就是那个因为斗鸡而逃亡的鲁昭公。

    甭管是昏是明,总归是一个名人啊!

    掌声雷动。

    故事就是从鲁昭公要做一顶皇冠开始,刚开始孔子一直都没有露面,唯一跟孔子有关系的就是那个被选上做皇冠的熟手工匠正好就是孔子那个村的。

    大家看的很是纳闷,说好的万有引力呢?

    但很快就进入到了*,等到这皇冠做好之后,就有人告密,说这工匠以次充好,在皇冠里面参有别的金属。

    可问题是重量没有多,也没有少,刚刚好。

    鲁昭公于是就找来一个号称鲁国最聪明的大夫来想办法证明这个工匠可有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但前提是不能破坏这一顶皇冠。当然,这个大夫肯定是虚构的。

    大家也没有在意,反而看得非常起劲,也纷纷动起了脑经,包括那些大儒们,因为这个问题其实在现实中也存在,大家也想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去证明。

    躲在后台观察的韩艺,一眼望去,个个都是在冥思苦想,无一人想出来,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台上的那个聪明的“大夫”也是绞尽脑汁,兀自想不出来。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在木桶里面洗澡时,忽然大声喊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大家看的云里雾里,洗个澡就能想出来了,这不是侮辱我们的智商么,究竟是什么给了他启发呢?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这个聪明的“大夫”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站起时和完全躺入水中感到到的自身的重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浮力。

    他先是用同等重量的银子和黄金论证将同等重量,不同物质的东西放入水中,排出水的多少是不一样,也就是排出水的多少跟重量没有关系,跟体积有关系,同等重量的金子和银子,银子就要比金子大一些。

    台下的观众恍然大悟,兴奋不已,掌声又起。

    得到鲁昭公认可之后,这个聪明的“大夫”又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

    也就是说这个工匠果然以次充好。

    鲁昭公大怒,要将这工匠在三日后问斩,又大大夸奖了这个聪明的大夫。

    全国上下都对这个聪明的“大夫”赞不绝口。

    直到这里,孔子都还未有露面,观众们非常好奇,看上去这个聪明的“大夫”似乎更像似主角。

    我们是来看祖师爷的呀!

    正当观众困惑不已时,由熊弟出演的孔丘终于出现了,在家看书了。

    掌声不绝于耳。

    可见熊弟扮演的孔子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了。

    韩艺也知道这些儒生肯定会非常捧场,故此安排一段无对话的情节给这些人鼓掌,毕竟这年头没有话筒,一旦鼓掌,就根本听不清楚了,这在排练的时候就要设计好。

    主角的出现,情节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那个工匠的老母亲哭哭啼啼的带着一群乡亲的来找孔丘,说自己儿子被冤枉的,希望孔丘能够帮助他儿子伸冤,并且将皇冠的图纸给他看了看。顺便也就把孔丘营造成一个村里最聪明的人。

    观众看得又迷糊,方才那个聪明的“大夫”说得再正确不过了,简直找不到任何疑点,但是从话剧的角度来看,好像不是如此,他们又在想,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同时台上的“孔丘”也在想办法,眼看三天期限就要到了,“孔丘”突然看见竹筏,眼中一亮,大呼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观众看得头皮都要抓破了,前面一个洗澡,如今一个竹筏,这太令人费解了,这难道是天才才能看得懂话剧?

    为了营造气氛,当然是在那工匠被斩的最后一刻,“孔丘”如同超人一般从天而降,阻止了行刑,并且以性命担保。

    因为是接着前面的戏,鲁昭公也知道孔丘这位后起之秀,就给了他一个机会,结果孔丘在鲁国大臣、百姓的注视下,找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