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铁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章 温室大棚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数量超过了1000,布置温室大棚这个任务,又不是很困难的,杨元钊基本上把关键点都给演示了一遍,1000多人,只是花费了3天的时间,就把全部温室大棚给布置完成了。

    从温室大棚制作完成之后,杨悦一直都在最先的那个温室大棚,他对于温室大棚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且测试了一些东西,发现这个温室大棚比不上曾经农学院的那个专门的温室大棚,却比普通的玻璃房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别说应付一个小小的棉种培育,就算是更大规模的农学研究都可以。

    农学,一直都是杨悦的兴趣,棉花种植不过是科研跟实际的一个应用而已,以前在包头不方便布置一个温室,现在,现成的温室,杨悦就来了兴趣了,对着温室不停的布置,让它不再像是一个普通的棉花培育室,反倒是像是科研中心。

    对于杨悦的做法,杨元钊没有去规劝,杨悦是中国少有的农学家,农业的东西,他知道一些,却不全面,种植棉花,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温室蔬菜,这都是小问题,真正的大杀器在于高品质,性能出色的良种,比如高产小麦,比如杂交水稻的。

    中国地大物博,从清末就已经显现了,在列强们还在几千万的人口打转的时候,中国已经突破了四亿五千万了,庞大的人口,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的压力,粮食是从来都没有够过,如果不解决粮食问题,哪怕杨元钊在西北发展的再好,包头的工业产值超过德国的鲁尔成为世界第一,也会是一个沙滩上的城堡,原因无他,看看后世苏联的解体就知道的,一味的在一个方面疯狂的发展,而忽视了另外的一个方面,最终轰然倒塌。

    杨悦的研究,目前还非常初级,就连农业实验室都是在正在兴建的阶段,杨元钊也没有去打扰他,整个包垦公司,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了温室大棚的建造,特别是内部,从太原,天津,甚至是武汉购置了一大批一寸见方的小碗,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了温室大棚之中,经过杨元钊和杨悦共同调整配方,加入了底肥和一部分化肥的培养皿,开始整齐的摆放在了600亩的温室大棚之中,21000亩的棉花种植,终于进入到了实质的阶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