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铁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中国商船发展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里气候冰冷,常年不少的时间都在零度以下,是比西伯利亚更加恶劣的地方的,除了小范围的开发有价值的贵金属之外,更多的会作为森林地块来储备,真正精华的,就是靠近太平洋的这部分,这部分的领土都比日本原来的领土大,这如何不让日本动心。

    日本方面,不断的发来请求,要求中国方面增加运力,及早的把日本移民运输到阿拉斯加,甚至连今年都等不了,如果差不多的话,不用兴建那么多的御寒建筑的,在西南沿海集中一下,哪怕是一些活动房屋或者木制房屋,也可以过冬。

    日本人的要求比较的简单,对于中国而言,比较的简单,不过是增加运力的关系,可是庞大的中国,任何一点调整都需要认真的权衡,跟别说,要搬迁日本一半人,为他们在阿拉斯加建立起足够的房屋和工作的场所,这需要建设地方是相当多的,哪怕运输一些基础建设机器设备和生产线上去,这个数量也是相当庞大,以日本要求之下,增加的运力不是一点半点的。

    从中国支持德国开始,或者说,是从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开始,中国的商船吨位在不断的扩大,最初,只是自发的,由几个懂的远洋贸易的,开始了中国第一个远洋运输船队,当时的杨元钊,还没有把眼光放在远洋,中国的大部分物资出口,都是通过洋行,或者说杨元钊自己人脉渠道进行的。

    伴随着江南造船厂的入手,加上青岛大型海军基地的建设,中国开始了商船的建造,出色的钢铁产量,加上一部分机床的出色发挥,中国完成了来自英国的第一批订单,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了,要想争霸世界,必须要走向海洋,不但要拥有强大的海军,更要拥有远洋船舶,从此中国的商船船队开始了艰难的起步的,在收购江南造船厂的初期,只有不到12万吨的吨位,可是从江南造船厂可以生产出商船开始,中国的远洋船队开始成形,第一次显著提高是在1913年,一战爆发之后,在中国的努力下,德国把他的商船队之中的大部分,以购买的形式,交给了中国,其中折价的比例较高,却促成了中国商船队的第一次爆发,第二则是在青岛等一系列的造船厂完成了兴建之后,中国拥有了世界上船坞吨位最高的名头之后,商船的吨位开始了显著的提升。

    不过,这一次1916年,就是第三次,中国也在考虑,三线作战之下,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区域,大量的建设,占据了海量运力,不过好在,中国为了战争,甚至是为了对付美国,提前做了一些布置,开始动工兴建一批大吨位的商船,这些商船的起点就在3万吨,最大的甚至达到了5.4万吨,这样下来,一艘船就相当于过去的5艘传,10艘船,一旦船舶下水,吨位增长惊人。

    中国的商船吨位,早在1914年,彻底的接受了德国的商船之后,再加上自己的建造,增加到了的千万吨级,然后每年下水的商船,都不会少于400万吨,到了1916年,更是惊人的达到了850万吨,这即是中国船坞增多的集中表现,也是超过3万吨级商船产生的集中效应的,在这一年,中国的商船总吨位,悄无声息地超越了2500万吨,逼近3000万吨,从无到有,1916年的商船吨位,是1908年300倍以上,短短8年的时间,这个增幅绝对的惊人。(未完待续。)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