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铁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北水南调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引水是为了改变中国的环境,是为了让西部从荒漠为主变成一片片的绿洲,所以的干线引来的水,会分成不同的沟渠,逐步的消融到整个西部,这就需要的工程相当的大。好在,西部地广人稀,中国又有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和各种机械的,很快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灌溉体系就成型。

    这一条线,主要是关注农业,一方面增加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另外一方面,增加农业的产出,特别是西部的棉花产业,这可是需水不少。第二条则是从中线,顺着赤塔一路延伸到外蒙和内蒙全境,最终会一直注入到黄河之中,这一路,不但内蒙外蒙是占地庞大的荒漠地区,有了这一条水量的注入,足以让沿途的各个城市,解决缺水的问题,中国兴建的黄河地区的三北防护林,还有众多的黄土高原固沙,会让这里的这一片的植被得到大量的恢复的,直接帮助中部的自然环境的恢复,这对于中国的好处,将会是长久的。

    目前三条线的都差不多完工,中线是最后一个,因为必须要在黄河开口,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在河套这边水量不多,却也是比较危险的,因为黄土高原的冲刷和泥沙的堆积,黄河的河道是在缩小,北水南调工程,中线的调水量只有37立方公里,其中,在内外蒙古的荒漠地区,会使用到7成,可是剩下10立方公里的水量,还是相当的惊人的。

    整个黄河的年径流量,不过是660多亿立方米,换算成立方公里,不过是66立方公里,差不多占据黄河总水量的七分之一水量,注入到了黄河之中,将会对下游会产生相当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好,就会引起黄河夺淮,甚至是夺海的恶果出现,中国北水南调是从根本上改变黄河的问题,不是制造灾难的。

    好在,这个时代的黄河,没有达到后世地上悬河的高度,西北控制了中国的主权之后,不但大力的推行了城市化的建设,还对黄河和长江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特别是大型水力发电轮机出现之后,长江黄河之上,都出现了干线水利枢纽。

    特别是黄河,从宋朝开始,黄河的水灾,一直都是中国永远的痛,几年一小灾,十几年一大灾,在中国历史有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超过1500次,几乎每隔几年一次,大规模的改道就有20多次,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原。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才可以,在杨元钊的要求之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三门峡,小浪底,郑州,山东,建设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不同于长江上面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水力发电,兼顾防洪,黄河上的,直接是为了防沙固沙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小浪底,在黄河变清的支持下,每年泥沙的减少的幅度相当的惊人,加上水利枢纽治沙效果,目前下游河道的平均高度,已经降低了5.4米,在中部河段依然高于地上,可是在下游的,已经治理的相当好了,最关键的是加固河道和开挖泥沙相结合。

    中国从飞速发展之后,建设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建筑业,除了水泥和钢铁之外,对于石子和沙子的需求也很大,中国有不少是沙地的河流,其中又以黄河为高,在不停的,有目的的开挖之下,从小浪底之下,黄河的河道深度相对于1911年的时候,增加了7.9米,河道宽度增加了17米,再加上大量的建筑和加固堤坝,完全可以承接这七分之一水量的增加,只要保持一定的度,不一次性的冲入黄河就可以了。(未完待续。)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