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铁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海洋种植业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种植。

    这是一个创举,即便在后世,北海道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是更多的是依靠洋流的交互形成的渔场,如果有足够海藻种植,可以的让鱼类形成比较稳定的食物结构,增加鱼类的聚集,增加渔场的鱼群密度。

    其他地方也在种植之中,东南亚星罗密布的海岛,拥有的大陆架的数量就更多了,这里本身开发的就较少,在种植了大量的海藻之后,一定会提升一定的档次,他们会成为大洋之中,鱼类的聚集地之一,吸引从深海而来的鱼类,甚至独创一个生物群落。未来这个种植会扩张到大洋洲和太平洋的诸岛,在海藻为基础的动植物群落之中,会逐步的形成一个完胜的生物带,增加海洋的生成的机会。

    面向海洋的道路,并不容易走,这一点,中国也是清楚的,以中国目前超过世界上其他工业国几倍的工业产值,每年从各国获得了海量的资金和原材料,依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哪怕现在已经获得了收益,每年仅仅是三大内海的渔获增长,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的增长,可是这个增长如果能够持续10年,10年的鱼获增长,可能只是整体投入的二分之一,这还是不再继续投入缘故,如果继续的投入进去,未来回收成本的时间就会继续的增加。

    到了中国这个经济体,怕的永远不是利润低,而是一个资金投入的方向,这也是这一个计划得到贯彻和实施的根本原因,20年能够收回成本,看起来每年的收益只有5%,可是这个绝对的收入非常的可怕,最关键的是,中国计算的只是的绝对的收益,只是计算鱼获本身和海藻收割的收益,并没有计算因此而衍生出来,比如一些中国没有意识到的海藻的价值,后世一些研究者从海藻之中提取出有益的成分和药品,甚至还有海藻提取石油的研究。

    这些都是远景收益,甚至从海藻改善生态环境,获得氧气和其他的收益算上,这个收益绝对不低,就算不算衍生的,一个投资超过5万亿中华币的项目,哪怕是5%的收益,这个绝对数值也会超过2500亿,这是任何一个大型国企或者集团,都很难创造的,更别说养殖业是百年行业,只要海藻平衡起来,未来不用投入,就可以持续不断的获取收益,几十万平方公里,甚至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5%的扩张速度,仅此一项创造的连锁效益,就让整个盘子在增加,不说最终的收益,只是从一个5万亿的盘子,每年增加5%,这就又是2500亿,这样也不错。

    只不过三大内海都投入了5万亿,南海起码是三倍以上,日本附近,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澳大利亚附近,西南太平洋群岛,这些大陆架的范围远在中国内海之上,全部投资下来,可能要是三大内海10倍,甚至是20倍以上。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钱多到一定程度,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关键是物资,人力,甚至是资源,这些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变出来了,哪怕是强如中国这样,也只能够一步步来,1917年在南海开始,并且在北海道试水,东南亚,澳大利亚,甚至是太平洋的大陆架,只能够作为试点,重点投放比较有价值,剩下的只能够徐徐图之,保守估计要20年到30年时间,才能够全部投入完毕,至于维护和更新,在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