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调教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7章 千古迷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香奴一曲乐配诵,就让连唐奕在内的所有人几近失态呢?

    按说,冷香奴现在只是配以朗诵,相当于后世的“诗朗诵”,形式上来说,还不如带有唱腔的宋词,哪怕唐之乐府来的有难度。

    那大家为什么都一脸见了鬼似的呢?

    无他!

    因为冷香奴现在展示的不单是曲诵相合,而是几百年来,文人骚客一直在寻找的一个答案

    《听颖师弹琴》是昌黎先生韩愈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在韩愈传世的作品之中并不算是最出名的,但绝对称得上是最特殊的。

    因为这首诗写的不是一物、一景、一情怀,而是听了颖师弹奏一曲之后的观感。

    诗歌载文,却难言物,一首写韵律的诗就更为难得。而能和曲子合唱而分毫不差的,千年之中,只此一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昌黎先生却是闻乐而感、听曲而泣、咏叹成诗,此为古之佳话。

    整诗与曲相得益彰,传说当年,颖师抚琴而坐,韩愈高诵与合。全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天人合一,不差分毫。何等气贯长空?让人浮想连篇。

    那么,问题来了。

    《听颖师弹琴》之中,颖师弹的是哪一首曲子呢?

    年代久远,早已是无从考证。

    几百年来,文人墨客为了一温昌黎先生之雅兴,把唐时乐府曲目反复试了个遍,却也没找到和这首诗合得上的。

    昌黎先生的那种闻声起笔,乐落而毕的风流雅致,也再无人可以复制。

    《听颖师弹琴》也就成了一个千古迷案,大家只当颖师所奏之曲已经失传,是为憾事。

    可谁又能想到,困扰了世人近三百年的千古迷题,竟在这汴水之畔的青楼花馆之中,被一个歌伎解开了

    众人焉能不惊?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