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云霓之于大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得喝下去。何况,他们还多半看不出这是一杯鸩酒。

    至于东捻和西捻的关系,关卓凡认为,东捻是捻军的主力,剿捻必须先东后西,这个次序不能乱。西边重点还是回匪,如果西捻窜入山西,官军要做的是断绝回、捻的联系,而不能把精力花在追着西捻的屁股跑上面。

    待东捻剿平,西捻再怎么折腾、甚至和回匪合流,都没有用了。

    这是一篇崭新的大战略,僧王的阵亡间接证明了这个战略的正确性。慈安还是懵懂,只觉得有道理,道理在哪儿,说不大上来;慈禧和恭王、文祥、曹毓瑛几个,却是心潮起伏:真是“拨开云雾见月明”!

    最后,慈禧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问利宾:“这个‘照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利宾一愣,心想这个东西哪里说得明白?

    硬着头皮回奏:“回圣母皇太后,臣愚钝,只晓得这‘照片’乃是利用光影变化、在‘底片’上生出‘化学变化’而成,其余堂奥,臣惭愧,亦不能尽窥。”

    又是“底片”,又是“化学变化”,都是些什么东东?

    慈禧正在发闷,利宾说道:“不过关卓凡回国,是带了‘照相机’的。到时候,着他为两宫太后细细演示,便知端的了。”

    慈禧一喜,道:“这个‘照相机’,便是用来画‘照片’的吗?”

    利宾道:“圣母皇太后圣明,正是如此。”

    慈禧心想:我可以叫“他”给我画“照片”呀。

    念及于此,面上微赤。

    关卓凡的附片,发给了曾国藩、李鸿章,咨询他们的意见。

    这一次曾国藩的回奏极快,“老成谋国,切中肯綮,臣不能及也”,“指画明白,一切方略,臣附议”。

    李鸿章的回奏也是赞成的,但他另有说不出口的心思:你这不是叫我们替你打前站,你一回国,便收全功吗?

    但嘀咕归嘀咕,对朝廷之前派的差使的态度,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立即和曾老师移交了两江总督的公事,出省北上了。

    这么做原因有二。一个是不能所有的功劳都叫轩军抢了去;一个是李鸿章已经别生警惕,知道轩军回国之后,自己的作用会大大下降,如果还是像之前那样推三阻四,就会被朝廷当做一枚“弃子”扔掉。

    所以,一定要抢在轩军回国前,打一个切切实实的胜仗。

    *(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