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缄口不言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麟私下底做了交易。这种流言,很大程度上消减了这份折子的效用。

    这位谭钟麟,有一个日后很有名气的儿子,叫做谭延闿。

    无论如何,一个谭钟麟是不够用的。

    这是京官和言路上的情况。

    旗人和宗室那边又如何呢?

    旗人和宗室不待见恭王的原因,前文已经说过了;而对关卓凡,却正处在“最有想象空间”的阶段。

    轩军这支“子弟兵”,扬威中外,一洗八旗“多年之颓风”,“旗下的多久没有这么抖过了!”可以说,旗人里边,不论贫富贵贱,都把关卓凡当做地道的“偶像”。

    虽然不晓得关卓凡上台后会推行什么满汉政策,但“再损,损不过恭老六吧?”

    普通的旗人期望尤高,都说关贝子的老爹虽然当过五品官,但家道早就没落了,其实也是苦出身,“听说当年肉都吃不上的”。既然如此,必然晓得“民间疾苦”,秉国之后,一定会照顾贫苦无依的旗人。

    而恭老六,生下来就锦衣玉食,哪里知道我们穷人家过什么日子?哪里会管我们穷人家过什么日子?

    所以,除了恭王的两个兄弟惇王、醇王之外,“恭系”很快发现,其他的宗室,都不足恃,能保持中立就很不错了。

    最令“恭系”意外的是原本寄以最大希望的地方督抚。

    几乎所有的地方大员都沉默不语。

    大多数地方督抚的心态:这是“满洲人的家务”,是不必也不便搀和的。

    这种心态,和当初祺祥政变时,地方上没有什么人为肃顺说话是一样的。

    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的利益不被损害就好了。

    那么,关卓凡上台后,对地方的政策,会和恭王有什么大的不同吗?

    还看不出来。

    裁湘是恭王手上做的;裁淮,背后有关卓凡的影子,但毕竟其时恭王还在台上,恭王才是裁淮的主持。事实上,这些事情,这两个人无论谁在台上,都是要做的。

    何况,关卓凡已经对相关人等做了足够的补偿。

    所以,李鸿章当然不会站出来说话。

    左宗棠更不用说了,他的西征的差使刚刚由关卓凡保荐,怎么会站到自己“荐主“的对立面?

    至于曾国藩,听说曾中堂的二公子就在关贝子的幕中哦。

    几个大佬不出声,小弟们自然缄口不言。

    地方督抚保持沉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判断,新的中枢,对待汉人的政策,很可能比原来的更好。

    许庚身入直军机就是明证。

    *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