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军机帝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张锦凳过来,在御案的左手边轻轻地放下。

    这就是“赐坐”了——这是关卓凡首次在两宫皇太后面前享受到的“恩典”。

    他恭恭敬敬地谢了恩,坐下了。心里想:什么“待遇”都得比着恭老六,挺好。

    看着他坐下来,两位御姐的脸上,自然而然地露出了笑容。

    慈禧的笑容里,还多少带了一点俏皮的味道,好像关卓凡是一件什么有趣的物事。

    她缓缓说道:“你那个折子,教皇帝‘兵事、洋务’的师傅,是不是就是你自个啊?”

    关卓凡颜色不变,说道:“臣的一点小心思,难逃两宫皇太后洞鉴。臣厚颜,是打算毛遂自荐来着。”

    关卓凡的这个密折,就是关于为小皇帝添加师傅的事情。

    关卓凡建议的第一个人选,是翁同龢。

    翁同龢是咸丰六年的状元,那一年,他不过二十七岁。翁同龢是有真学问的,而且,人也开通,不是倭仁那种老古板,也非徐桐那种道学家,拿来教小皇帝写字、做文章,做基本的语文训练,一定是好的。

    至于在政治上影响小皇帝,像原时空他做光绪帝的老师那样,关卓凡以为,这个时候的翁同龢,还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能力。自己先不需要操这方面的心。

    翁家是常熟望族,祖孙三代,都出牛人。

    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在咸丰朝做到大学士,也做过同治小皇帝的师傅。

    翁同龢的大哥翁同书做过安徽巡抚。

    翁同书的儿子翁曾源幼承家学,惜乎屡试不中。翁存心死后,以帝师故,朝廷赐其孙翁曾源举人,免会试,直接参加殿试。结果翁曾源一举大魁天下。

    如果翁同龢进“弘德殿行走”,那么翁家前有“叔侄状元”,后有“父子帝师”,算是佳话加佳话了。

    关卓凡举荐翁同龢做小皇帝的老师,除了翁同龢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外,和翁家的籍贯、背景也有关系。

    翁同龢既然是江苏人,那么和潘祖荫一样,可以算到“轩系”里面。对于读书人来说,成为帝师,既是绝大的荣耀,也是踏上入阁拜相的捷径。“荐主”的情分至重,翁同龢必然感激。加以经营,翁某一定会成为自己的羽翼。

    除了举荐翁同龢,关卓凡建议,为小皇帝的功课,加一门“兵事、洋务”。

    “洋务”——关卓凡在折子里说,现在这个世道和以前已经不同了,不论是友是敌,总得和洋人打交道。既然要打交道,就得知己知彼,这样才不会吃亏,才有胜算。

    还有,咱们现在大办洋务,晓得洋务是怎么回事,才不会被下面“蒙蔽圣聪”。

    *

    PS:明天公事加私事,得办一天,只能一更,放在傍晚,抱歉。

    *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