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二六章 我代表人民警告你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女,不是皇子,没有上过书房,根本未曾……‘讲求典学’,这,九鼎之重,四海之望,骤然加于其身,叫她如何承受?”

    “你的意思是,论能力,论学问,荣安公主……不够做皇帝的资格?”

    “难道不是吗?”

    顿了一顿,刘宝第激了吴可读一句:“怎么,你不敢照实陈说?”

    “照实陈说”四字,故意加重了语气。

    吴可读“哼”了一声:“有何不敢?不过……”

    他露出怀疑的神色:“颂宇,只怕你的醉翁之意?……”

    刘宝第笑了一笑,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说道:“圣学未成,却要亲政。这不是难为人吗?一定要‘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去了,大柄必然下替……”

    “颂宇。”吴可读面色凝重,“你这是……语及轩邸了啊。”

    “不错!”刘宝第坦然说道。“正是要扎他一针!”

    吴可读默然不语。

    过了片刻,他微微摇了摇头:“轩邸之本意,未必如你所说……”

    刘宝第心中冷笑:自欺欺人!

    “再者说了,”吴可读继续说道,“若立幼帝,大柄不是一般的‘下替’吗……”

    刘宝第“哈”了一声,说道:“柳堂,你还真能装迷糊!这两样。能是一回事儿吗?幼帝在位,大臣辅政,周公故事,礼之所在!怎么,荣安公主还在襁褓之中吗?如是,我倒是不反对女帝继统承嗣了!”

    最后一句话,充满了讥嘲的意味。

    “再者说了”

    刘宝第刻意拉长了调子,呼应吴可读方才的“再者说了”,语气之中,依旧充满了讥嘲之意。

    “幼帝在位。‘上头’还有皇太后‘垂帘听政’,就算下有权臣,也不能叫‘大柄下替’!可荣安公主既已经到了亲政的年纪。她登基之后,你说,皇太后还能不能继续‘垂帘听政’呢?”

    吴可读悚然而惊:“这倒是……”

    刘宝第放缓了语气,说道:“柳堂,我对轩邸,并无成见,或许,真如你所言,在立女帝一事上。轩邸本意,未必如是。可是,人言可畏!”

    顿了一顿。“春秋曲笔,闻者足戒,打消掉为人臣者一些……不必要的念头,这既是老成谋国,也是与人为善啊!”

    吴可读默谋片刻,下定了决心:“好,我写!”

    *

    折子递上去之后,吴可读谨守“焚谏草”之义,折子的具体内容,没有对刘宝第之外的任何一人提起过。可是,刘宝第却不肯替他“焚谏草”,拿了折底,到处大肆宣扬,于是,这份折子,母后皇太后还没来得及御览,外头便已经流传开来了。

    第二天,有人找上门来了。

    来人姓张,单名一个椿字,字华滋,号茂谷,官居兵部车驾清吏司郎中,也是甘肃人,也是吴可读的好朋友。

    一见面,张椿就似笑非笑的说道:“柳堂,‘谏草未焚,遍传都门’啊!”

    吴可读有点蒙圈,自己的折子,还没有发下来啊,何以“遍传都门”?

    “茂谷,你是说……”

    张椿取出一张折起来的纸:“大作经已拜读。”

    吴可读接了过来,展开一看,正是自己那份奏折,虽有几个字的出入,但大致不差,显然是折底的抄件。

    他不由愕然:“茂谷,这……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还有哪里?刘颂宇那儿呗!”

    吴可读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唉,这个人!”

    张椿说道:“柳堂,这一回,我可是有些不以为然了!”

    吴可读微微一怔,“不以为然”?是不以这份折子为然呢?还是不以刘宝第拿这份折子四处张扬为然呢?

    “刘颂宇此举,不是我的意思……”

    “且不去说刘颂宇了,我是说,你这份折子”

    说到这儿,张椿摇了摇头,“不甚妥当。”

    吴可读皱了皱眉,随即平静的说道:“原是要请斧正的。”

    “抱养幼帝,立意甚好,反对女帝嗣位,亦算题中应有之义,可是,你为什么要含沙射影,攻讦轩邸?”

    吴可读的折子,通篇并没有“轩亲王”三字,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荣安公主若自理藩院胡同搬回紫禁城,搬进养心殿、乾清宫,那么,“大柄下替”,除了朝内北小街,还能“下替”到哪里去?

    因此,“含沙射影”固然不假,“大柄下替”一词,又几乎专指权臣专擅,对于关卓凡来说,确实是很严重的“攻讦”。

    这一段,原非吴可读本意,只是在刘宝第坚持要求之下,实在却不过,不得已才加了进去。事实上,折子递上去之后,吴可读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倒不是顾忌自己的名位俸禄,而是原意只是“扎他一针”,起到“闻者足戒”的作用就好,可万一情形失控,不能“点到即止”,“扎他一针”变成了“扎他一刀”,那可就……

    那可就清夜扪心,难以自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