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九节 红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效的杂交水稻是更有意义的“穿越神器”。

    不过在本时空,红薯就不是很够“神器”的资格了。红薯在这里不是新鲜玩意。自万历年间被人从菲律宾引种到中国。首先就是在广东种植,隔海相望的琼州近水楼台,也有种植。穿越者在在下乡的时候,时常能看到红薯。

    吴南海在播种红薯前,为了慎重起见曾经询问过王田――他也算是个种田的把式,红薯在临高种植得情况怎么样?王田说:这东西在临高种了七八年了,最早是从琼山那边引来的种薯,种得人也不算少,好处是不费事,种下就完事。收了薯,人吃,喂猪都好用。生长期又短,临高能一年两收。是极好的杂粮――就是不耐储存。本地的气候偏潮湿,红薯容易腐烂。这里的种植户也不知道各种窖藏储存红薯的方式,有人尝试过切片晒干收存的,但是到雨季也很容易发霉。

    “收得倒是多,又不费人力、肥料,最多的时候一亩还能收千把斤。可是这东西耐不住存。小户人家种多了没用。家里长工多、养牲口多的大小粮户们才种得多些。”

    “吴东家!现在百仞、博铺各个庄子上用的长工、短工这么多,倒是可以多种些红薯――这样顿顿给长工们吃米饭,有点亏了。其实米和薯丝一半对一半,量上面多给半碗,再给点咸菜咸鱼的,已经是农忙的伙食了。很省粮食的。”王田很热心的提出了建议。接着他又把自己给地主当“打头”的时候学来替东家省钱的招数一一向吴南海献宝。

    吴南海的脸上掠过一阵复杂的表情,从好的一面看,这说明王田有“忠心事主”的意思,从坏的一面看,王田的行为和“汉奸”也没什么不一样。吴南海过去常听人说过:外国人到中国来,原本是老老实实的,都是一群讨好的“汉奸”给带坏。虽然偏颇,却不无道理。

    “这个,再议,再议。”吴南海硬不下这心肠。

    王田见吴南海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哪里说错了话,闭口不言了。

    吴南海想了一下,问:“你说一亩才能收千把斤?”他不信。这东西他下乡实习的时候就知道,农民随便种种也能收二三千斤一亩。

    王田说:“也就第一年能收二千多斤,然后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得只有八九百斤的。”

    “不可能吧……”

    法石禄却点点头,提醒他:“病毒感染。”

    “对,对,我居然忘记了。”吴南海一脸惭愧。这是很基本的知识,他居然忘记了一干二净。

    红薯,也包括马铃薯之类的薯类作物,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在生长、储存过程中会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会在薯块或者薯苗内不断累积,引起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大幅度下降。减产幅度在30%~70%以上。

    1957年秋收时节的,山西洪洞县搞出了当时全国第一的红薯“高产量纪录”:马牧乡汾明农业社红薯亩产量5510斤。

    红薯亩产五千斤,在21世纪已经不算稀罕事了――新品种高产脱毒红薯,精心种植的话,第一年产量不会低于一万斤。但在1957年就已经是全国第一了――这全国第一还多少有些水分。红薯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产量也并非高得离谱。

    迄今为止,农业上还没有高抗病毒的红薯品种,也没有防治病毒的特效药剂。唯有采用脱毒技术才能防治病毒病、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

    现代的农民,无需自己留种制种,全部由专业种子公司包办,吴南海下乡去实习,看到的、种植的、谈论的,都是脱过毒的红薯种苗,他只需要考虑什么样的土壤和气候配合哪一种薯苗就可以了,自然想不到还有这层。

    即使是专门脱过毒的红薯,种植三四年之后也会再度感染而退化。如何脱毒,则是一项专门的高科技。法石禄对如何在本时空解决这个问题,考虑过多种方案。还带了一套专门用来脱毒的试验室设备。

    穿越者的第一批高产脱毒红薯是在1628年的十二月种下的。一般在四季分明的地区,红薯都是在2月开始育苗,4月移栽,8月收获。临高胜在常年气温都在18度以上,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为了确保种苗不外泄,法石禄、吴南海等农委会的骨干们亲自播种的,土著工人一个都没用。在精心的养护和管理下,今年的四月底就迎来了收获。试验性的种植下的十亩红薯获得了亩产4000公斤的好成绩――因为缺少化肥,这个收获还远没有发挥出品种的优势来。为了收获红薯,不得不调动陆海军士兵和学生来帮忙。

    农庄的红薯大丰收,一亩收了8000多斤,这个产量不仅让王田震撼,农场里所有的职工都觉得吃惊。风声很快就传了出去,很多人都想来看看澳洲红薯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吴南海让帮助收薯的陆军士兵在外围警戒,不许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农场的田地,直到红薯完全收完为止。

    八万斤的红薯即使按古代标准也不算太多。农村常采用窖藏的方式储存起来,再慢慢使用。但是临高的四五月过后天气马上就要进入雨季,窖藏有一定的霉烂风险。而且穿越集团的各个行业对红薯的主要产品:淀粉的需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