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三节 巡逻船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装了一种古老但是有效的方法来防备敌人跳帮,在船舷两侧设有保护网。至于在剿匪战斗中效果颇佳的手持式霰弹炮也作为制式装备装备了舰船,作为甲板搏斗时用的近战武器。

    船上暂时没有安装发动机,考虑将来的升级改装的需求,造船的时候留出了改装的空间和结构。计划中的发动机将采用单缸或者双缸的柴油机,它可以快速启动,适合巡逻艇的需求。

    有人质疑这种船只的效用如何,毕竟船只太小,全船定员不过30人。但是陈海阳认为这种船只在琼州海峡担任护航、巡逻之类的治安警备任务已经足够了――谁也不能指望用它们去进行舰队决战。

    1629年六月初,博铺海军造船厂在船台上依次安放了五根铁制龙骨,同时开工建造。巡逻艇首次采用的铁骨木壳的结构。龙骨和肋材全部使用轧制的铁材。钢铁厂根据设计图纸,批量的轧制船上的龙骨、肋材。整个工期比原先木质龙骨肋材减少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

    巡逻船在建造的时候的引入了许多现代设计理念。船体外型是文徳嗣和几个船模爱好者借助虚拟造船软件和庞大的流体试验数据库在电脑上完成的。工能委尝试着推行标准化建造。造船所用的各种木制板材统一了尺寸和形状,在车间里用木工机械批量制造。文徳嗣甚至还初步搞了模块化建造的尝试,船上的一些大型部件是在地面上建造好的,然后再吊装上船安装。三角帆则是通过耶稣会的关系派人在澳门订制的。耶稣会来信告知:他们需要的制帆匠人正在欧洲前往澳门的途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几个人没有在路上没有遇到风暴、疾病或者海盗的话,会在一年半之后抵达。

    海上力量部建造船只,整军备战――陈海阳抓紧时间大搞以战代练,把海军的见习军官、士官还有新兵们纷纷赶上武装帆船去,反正短期出航不需要考虑食水问题,多塞上些人也无碍。镇海和伏波也保持着战备,每天对临高-徐闻之间的海峡地带进行巡逻。一时间临高沿海帆樯林立,很有些我武惟扬的味道。

    很快第一批五艘巡逻艇就下水了。整个工期还不到20天。文徳嗣下令集中力量先舾装一艘出来作为验证艇,尽快投入到实战中,以便发现问题作进一步的改进。

    乐琳现在就端坐在这艘全新的巡逻艇的舰桥上,遮阳篷下是固定在甲板上的藤制高背舰长椅,而且它还是可以旋转的――这是吴旷明精心设计送给海上力量部的礼物,也是造船标准化措施中的一部分。这种在临高气候下坐着十分舒适的椅子很快就成为海军权力的象征。以至于“坐藤椅”后来成为穿越国海军的一句俚语――意思上当上了舰长。

    他的指挥旗正在桅杆上飘扬着。全新建成的编号101的巡逻艇正是本次巡逻编队的旗舰。漂亮的三角帆张满了,甲板上执勤的是新近换装海军型米尼步枪的海兵队士兵,海军型的特点是枪管比较短,适于在甲板上运用。前后两座和“镇海”号相同的露炮廓上伸出黑洞洞的火炮炮口。

    舰桥后部还安装了验性的武器,也就是李运兴搞的“机枪”――“打字机”已经制造出了几台,正在装船测试,101巡逻艇荣幸的成为首批安装这种武器的船只。

    “终于象一艘军舰了。”乐琳满意的说。他的目光从火炮上转移过去,向分列在自己两舷的船看去,虽然都是稍嫌破旧的渔船,硬帆也上满是补丁,但是这三船编队在大海上一字排开的架势还是很有些海军编队的意思。幻觉中他看到自己穿着白色金边海军大元帅制服,胸前挂满朝鲜式的勋章,站在战列舰的舰桥上,旁边的海面上,是雁翅排开的一艘艘战列舰,在朝阳的照耀下乘风破浪……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