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历四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 胜券在握 上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就在这时,其他的几员大将却表示反对,所用的理由无非是“我师远来,不习水土,兵多负重。”又表示“正下大雨,河沟皆满,不利于行军。”

    数日前清军的惨状是郑成功看在眼里的,天降暴雨确实导致了清军的伤亡急剧攀升,但是泥泞的道路对于行军也是极大的阻碍。

    水土不服到没什么,但是负重过大倒是真的。此番郑成功可谓是倾福建明军的储备而来,三千余艘战舰,战辅兵十余万,武器装备更是惊人。

    历史上张名振的一个部将被改编到藩前军,心生不满,在郑成功北伐之时与乍浦降清。一共只有五艘船,兵丁及家属一百四十余人,“可是携带的装备竟有红衣炮十三位,铜百子炮四十五位,三眼枪、鸟枪十杆,火药四十二桶,连桶共重一千八百八十九斤,红衣铁弹一千六百六十三出,百子铁弹一百八十二桶,连桶共重八千八百九十九斤,铁碎子一百零五桶,连桶共重五千一百九十斤,铁盔甲四十二顶,铁甲二十六身,铁蔽手九副,铁裙九条,铁遮窝十四副,还有棉盔甲、刀、箭、长枪、藤牌之类。”

    此番哪怕提早了四年,但是经过了与浙江的海贸往来和订购武器装备,家底却仅仅是略逊而已,郑成功携带的武器装备一点儿也不比历史上少,。

    水路逆流且不顺风,如果陆路行军,为防清军阻拦,势必要携带大量的武器装备,假使武器装备水运,兵员走陆路,行程必定将会被水师拖慢,反倒是失了速进的本意。可若是不携带武器装备,遭逢清军能不好又会是一场惨败,前功尽弃。

    眼见于此,郑成功只得采纳了众将的意见,全军以水路进兵,用纤夫拉船行进这百里的路程。

    军议结束,众人散去,李之椿和贺王盛也回到了临时的居所。对于如何行军,二人此前也有过商议,但却是左右为难。一方面,走陆路,大军一路耀武扬威,可以加大力度宣传,造起更大的声势,但是另一方面,大军过境,扰民不可避免。更何况,造起的声势,弄不好就成了给郑成功做嫁衣裳,他们这些主导者反倒是作茧自缚。而走水路则根本不用考虑这些,自然也就随遇而安了。

    军务上面的事情,郑成功也并不太征求李之椿这个经略的意见。郑成功领兵多年,早年更是屡战屡败,当然知道外行指挥内行的结果。但是李之椿是经略,此番更是他引来的郑成功,对此自然也就会生出些不满。只是瓜州、镇江两战两捷,郑成功气势正盛,文官说话自然也就不够硬气了。

    “瓜州、镇江两场大捷,尤其是镇江一战,南京的八旗军尽没,咱们也该把各路义军号召起来,共谋大事。”

    “正该如此,与沧水,也是要多加拉拢。他是文官,是咱们士大夫,并非延平藩、会稽藩的那等武人。如今他手握着定西侯的大军,应该将这支军队设法变成咱们文官的基本武力,而不是延平藩的附庸。”

    张名振死后,张煌言接掌了张名振的嫡系武力,手下罗蕴章、马龙等将也都是颇有战斗经验。

    历史上这支军队被改编为藩前军,乃是因为总制陈六御当时就在舟山,且郑军势大,还握着粮草的要害,张煌言不得不如此。现如今,张名振提早去世,陈六御尚未抵达崇明,张煌言接手后几个月,郑成功也在全力准备南京之战,对于强收其军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

    “正该如此。”

    李之椿对贺王盛的说法很是赞同,最近他们也一直在这么做。况且,李之椿在鲁监国朝本就在号,他们这群人反清人士中的张冲甫也是鲁监国朝的兵部侍郎,于张煌言的渊源很是不小,自然也更为亲近。

    “另外,还需加强与会稽藩的联络才是。”

    “书信下官已经发出,借家父的关系,总能与会稽藩拉上交情。而且,延平藩收复江南,会稽藩未必会高兴,正好从这里面下手。”

    去岁,杭州驻防八旗惨败、洪承畴被杀、江西南赣光复、尚耿二藩反正,这些都是陈文一手一脚打出来的,就连孙可望收复湖广南部也是陈文逼走了范文程他才能不战而得那大片的土地,否则就凭孙可望也能如此迅速的收复湖广南部?

    可以说,明军在长江以南大反攻的大势是陈文一手卷起的,经过了大半年的休养生息,陈文的大军已经做好了收复江南的准备。甚至就连江南的清军,也只剩下了束手待擒这一条路了。但是就在这时,郑成功反倒是浮海千里来摘了桃子,但凡是个常人都会气愤不已,甚至是刀剑相向。

    “只怕不是未必,而是极度的不满。”

    说到这里,李之椿哈哈一笑,继而说道:“不满才好,正好利用二人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况且与会稽藩交好也是有益的,秦藩势大,唯有会稽藩能够并不逊色于他。而且延平藩拿下江南,兼海贸之利,实力可能很快就能追上会稽藩,现在布局总比临时抱佛脚要强。”

    明朝驾驭武将,讲的是一个大小相制。按照他们的布局,在江南,张煌言是制郑成功这个大的小;在东南,郑成功就是制陈文这个大的小;而在南明各部之中,陈文则是制孙可望这个大的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页)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