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苗刘兵变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代“先生”一词还不是对老师的称呼。)还没教上一个月,就灰溜溜地走人了,而第二个则连十天都没能待下去

    因为年满两岁以后,由于脑细胞不断分裂的缘故,赵旉的智力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前世的记忆令其心中不断冒出各种新奇的观点,知识量虽然尽力隐藏却依旧远超同龄人,智力也因为营养和锻炼的因素渐渐和普通幼儿拉开了差距。

    而那两位鸿儒虽然颇有才学,但面对当朝太子,打又不能打、骂又不能骂,实在是无从下手。若想耐心说服就更加不可能了,赵旉了解历史的发展方向,自然不会被他们“仁爱礼义”之类的观念所束缚,所以他们最后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最后赵构只给儿子保留了两个外语的老师,其他方面则暂时让他自学,赵旉便一头钻进了史书堆里。这令赵构颇为欣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对日后迟早要登上皇位的儿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到时候可不能像自己一样无所适从啊!

    尽管缺乏连贯系统的教育,赵旉的进步依旧神速,光认字一项便超过了一千,而且还能说出比较像样的文言文,尽管文采全无。而这一切却并没令赵构感到意外,一来嘛,赵旉一直都是“神童”,并非突然变得异常聪慧;二来正应了那句老话,“挫折使人成长”,逃难的经历也许反而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赵构更加认定儿子是真正的天才,决定下大本钱好好培养,甚至还答应了儿子的无理要求,满天下找“神童”当赵旉的伴读

    现在的赵旉已经能够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尽管时间不能维持多久。某天他突然发现南宋其实一直都不缺名将,前期将星云集就不用说了,中期也有毕再遇(辛弃疾能力应该有,但战例太少。),后期更是有孟珙、吕文焕、王坚等诸多名将,可明君与贤相却反而一直稀缺,实在令人想不通。

    在皇位世袭制度下,皇帝贤明是强求不了的,可文明程度天下第一的煌煌大宋,居然连能够胜任宰相一职的人都很难找到,听起来似乎很是荒谬,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究其缘由,很可能跟科举制的确立与宋代开始的文武分家有关。

    在秦代以后的大多数朝代,一个合格的宰相不但要管理政务,还要兼顾军事,名相诸葛亮、王猛、刘穆之、房玄龄等人要么自己能够带兵,要么至少能够参赞军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要么无法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宰相弱势,为了巩固国防,不得不放权给武将,如晚唐时期。),要么就是边军与中枢配合不好(宰相强势,不愿放权,不懂却乱插手。),以致战场损兵折将,如北宋与交趾之战和南宋时期的几次北伐

    www.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